翻新时间:2021-03-11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重点语段的理解,体会伟大领袖对人民的爱。
教学准备
写有自学提示的小黑板或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简介花山
二、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三、自学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2)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3)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四、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化。
五、按自学思考题分小组运U区讨论。
1.“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普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碾米”。
2.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3.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他工作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
4.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传说,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顽强的蜘蛛
- 令人头疼的
- 三十年后回故乡
- 生命的价值
- 雨后
- “丰盛”的方便面
- 寻找那一份责任!
- 爱的那么潇洒
- 无情战争的悲剧
- 没有理想的生命我们会这样
- 寻觅幸福
- 哀尘
- 庆祖国成立六十周年
- 贺祖国60华诞——关于国庆的
- 找到一双欣赏的眼睛
- 利率市场化下贷款定价策略
- 城乡一体化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探析
- 坚持以人为本 创建“三优”文明城市
- 绍兴民间融资现状调查与发展路径选择
- 合格职业人导向的“集成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评价研究
- 内部审计在财务舞弊控制方面的问题研究
- 我国老字号企业发展现状及转型策略研究
- 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浅谈民办教育机构会计制度的选择
- 浅析做好客户关系的维护
- 金融机具采购标准编制的重要性与编制重点的思考
- 浅析高校纳税政策
- 浅议城市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的实施路径
-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
- 当前假币滋扰的特点、成因和对策分析
- 《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
-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 《长城和运河》片断赏析
- 《让我们荡起双桨》相关知识
- 《让我们荡起双桨》相关知识
- 《让我们荡起双桨》相关知识
-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 《让我们荡起双桨》相关知识
-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 《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
- 《让我们荡起双桨》相关知识
-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札记
- 《让我们荡起双桨》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