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26
琥珀
琥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流浪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与(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
1.晓拍卖物或仿制品以及挂图。
2.收集有关琉璃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起,揭示课题。
出示瑰油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i) 渗(shen) 拭(Shi)澎湃(peng pa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an)黏稠(zhan)黏贴
(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三、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
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
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
这块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2.比较和《黄河象》一课的叙述顺序有何不同。
(1)回忆《黄河象》的叙述顺序。
《黄河象》先讲大象骨骼化石;再通过科学家的假想,讲化石形成的过程;最后讲化石的发现和挖掘。
(2)《》先通过科学家的设想,讲形成的过程,再讲发现。
(3)比较异同,从中感悟到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清楚合理。
四、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演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
(1)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
3.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
提示:
(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
(2)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请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
(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习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
1.默读课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
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
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
提示: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
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四、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块瑰油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自由想象。
作者根据这块琉璃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想,这块琅琅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历险故事大王
- 夏之风
- 输液的十八天
- 晨日、午日、落日
- 老师的爱
- 我敬佩的一个人
- 散发着水果芳香的青春
- 猫狗村
- 初中
- 汉字
- 那种自信早已逝去
- 白色中秋夜
- 火龙骑士历险记
- 就这样爱着
- 公交车师傅
- 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工业企业的成本预算方法探讨
- 浅谈新常态下深化和谐企业建设应把握的原则方向
- 加强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 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 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 打造国有企业优秀80后员工队伍
- 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控
- 浅析如何利用“两微”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 浅谈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及其影响
- 目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境与相关对策分析
- 关于油田基层队伍建设的思考
- 浅谈如何做好公文处理工作
- 提高政工干部综合素质的探讨
- 电力企业导师制度的建立与探索
- 加强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确保设备经济稳定运行
- 《纸船和风筝》片断赏析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 《纸船和风筝》片断赏析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 《纸船和风筝》片断赏析
- 《纸船和风筝》课文
-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 《纸船和风筝》教学札记
-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