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1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背景知识
1、孟子生平及《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后人尊称他为孟子,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其父母不详。一说,其父名激,字公宜;其母有“断机”“三迁”等传说,极注重对孟子的教育。孟子曾受业于儒家,他继承孔子的学说而加以发挥,成为儒家学派仅次于孔子的代表人物。孔子的中庸学说传曾参,曾参传子思(孔伋,孔子的孙子),子思再传孟子。孟子曾游历齐、鲁、宋、膝、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的客卿。因其思想不合时宜,故未被采纳。后来便不再出游,同其弟子“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
《孟子》一书,是孟子同其弟子万章等人所著。一般认为,该书观点、文风、语言均较一致,应是经过孟子本人统一编定的。另一说,该书是其后代门人所辑录的。《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11篇,现存1篇。相传另外4篇已佚。本书记载了孟子的政治学说、哲学观点和政治活动等。后人把《孟子》同《大学》、《中庸》、《论语》合列为“四书”,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孟子的文章气势雄伟,感情充沛,爱憎分明,辞锋犀利,善用譬喻,如“五十步笑百步”“举一羽与舆薪”等。也善用寓言,幽默风趣,如“揠苗助长”“缘木求鱼”等。
2、孟子的主要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剧烈变革的历史时期。孟子生活的年代,封建制已经在各国确立,孟子从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中在某种程度上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在他的学说中,也包含有进步的一面。孟子的主要学说,是“仁政”思想。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孟子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一思想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孟子的“仁政”思想还有: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的,“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在孟子看来,国君对臣民不仁,臣民也可对国君不义;国君既“贼仁”,又“贼义”,则臣民就可以诛此独夫。孟子反复强调“不违农时”“勿夺其时”的重要性,主张君子应做到“不扰民”,指出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要得民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爱,让中国更美丽
- 我当上小组长了
- 爸爸的日记——女儿的爱
- 雪
- 秋雪
- 无赖老弟
- 柳树与枯树
- 第五进行曲——橄榄枝
- 妈妈,节日快乐
- 母亲爱在那里
- 变色龙
- 小鸡减肥记
- 松
- 难忘的第一次
- 死金鱼之谜
- 转移支付改革新规
- 南京公用污水收费权ABS样本价值
- 美国ABS启示
- PPP市场机遇
- 转移支付改革破局
- 浅议知识库管理之信息传递
- “救火员”ABS?
- 探寻公益类PPP项目路径
- 古代文化大国与财政支持
- 基于大数据思维的呼叫中心量质管理模式探索
- 盛世饮食简与繁
- 政采法治化要走多久
- 预算绩效管理新常态
- 新型城镇化的资金渴望
- 治理雾霾的公共经济学方案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 《玲玲的画》课文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 《蜜蜂引路》教材理解
- 《玲玲的画》词句教学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 浙教版《蜜蜂引路》
- 《玲玲的画》教学札记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课文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练习设计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