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8
《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长,但条理清楚,学生不难看懂。因此本课教学定位于理清全文思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说明对象。
任何一篇说明文都有确定的说明对象,或者是事物,或者是事理。明确说明对象,有助于明确目标,抓住重点,集中阅读注意力。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属于事物还是事理?
2、试举出我们学过的说明文,并指出它们的说明对象。
二、通读全文,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三、探讨说明顺序和方法,把握作者介绍说明对象时的思路和技巧。
1、例举学过的其他说明文,说明其说明顺序。(师生共同总结)
2、请说明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
3、请说明各个部分的说明顺序。(因课堂时间有限,可以一个至两个部分为例)
四、培养筛选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阅读说明文是为了搜集其中的有用信息,说明文中部分语言是为提供主要信息,另一部分语言则是为了帮助说明主要信息,帮助读者理解主要信息。所以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其实就是找出并提炼出文中的主要信息。
1、请概括文章的前言及五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如前言部分说明了语言的起源、功能和重要性。
起源于:
功能是:
重要性:
2、请在100字以内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五、精读文章局部。
(一)、精读文章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单信号”时期和“双信号”时期是如何划分的?
2、最早达到成熟水平的文字是表形文字还是纯表音字母?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精读文章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1、“工业化”和“农业化”在语言生活中有什么区别?
2、根据共同语范围的大小不同,共同语可分为几种?分别是什么?
3、工业化时期为什么要确定和普及共同语,怎么做?
4、汉语的文言文在现代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为什么?
六、探究提高
1、精读文章第五部分,回答问题:你认为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应怎样进行自我完善,才能跟上瞬息万变的历史步伐?
2、以《语文读本4》
P103毛泽东的《两种宇宙观》(注:即《矛盾论》)中部分段落对照阅读,体会本文语言的通俗易懂的特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曲院风荷
- 浓浓的亲情
- 三角梅
- 六十年后的今天
- 喜欢鸟叫声
- 有时,我也想坚强
- 我的理想
- 忘不了那月色
- 自信
- 七一班的“花木兰战队”
- 快乐的暑假
- 爱那么短,可是遗忘那么长
- 不走寻常路
- 新年快乐
- 风
- 谈对企业高效管理的一点见解
- 乳山市运用“大数据”招商的做法与经验
- 油品销售企业非油品业务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
- 晋城科技三十年巡礼
- 基于市场需求的香港婚庆培训模式分析
- 合同管理风险预防研究
- 关于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问题研究
- 浅谈现代商业经济下从“公厕文化”里看中国
- 简析高速公路ETC电子收费系统的优势以及发展前景
- 企业统计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 影响我国房地产价格因素分析
- 浅谈乡镇私营企业应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 财务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 供应链模式下采购管理信息化
- 商业文化在云南谚语中的体现
-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林海》教学设计之一
-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蒙蒙细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蒙蒙细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林海》教学设计之五
-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二
-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之二
- 《林海》教学设计之二
-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 《林海》教学设计之三
- 《鸟的天堂》教学与反思
- 《林海》教学设计之四
-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