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艺术特色简析
《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的一篇随笔,全文概括了人类使用语言的历史,且始终围绕着“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这一中心,古今中外信手拈来,三言两语尽得其要,表现了一个大学者必备的科学素养。
(一)
善于概括,条理清楚。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内容头绪纷繁,很难用少数文字说明白。可是作者能够以纲系目,以点带面,从文字的发明、国家共同语的形成、传声技术的发明、语文技术的信息化、国际共同语和国际互联网等五个方面来做介绍,分别追溯其变化和发展过程,使读者对人类使用语言的方式的动态变化获得全面的了解,并促使读者关注我们熟视无睹的语言生活,对语言在未来的发展产生思考。不多的文字,把应该说的都说清楚了。
(二)
深入浅出,明白易懂。写文章介绍比较复杂、比较深奥的知识,容易失之专家气重,术语连篇累牍,文字诘屈聱牙,使外行人望之却步。《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却能综合运用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和引用等说明方法,既简约明了,又像在跟读者促膝谈心,作者文字自然朴实,毫无一丝斧凿的痕迹,像清泉在山间潺潺流淌,又像行云在天边轻轻飘过,作者形象生动地用“图书馆是‘纸脑’,计算机是‘电脑’”来说明“语文技术的信息化”过程,又把语言发展的规律称作“滚雪球”原理,给人无尽的美感。
(三)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给人突出印象的应该是作者说话总是那么合情合理,从不言过其实,虚发空论。当世界各地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出现了“汉语热”时,一些人甚至推断21世纪将是汉语遍行天下的世纪,作者对此却保持了相当的冷静。他认为汉语的国际地位,不可过高估计,也不可过低估计,应当作适如其分的正确估计。“联合国的文件,80%用英语,15%用法语,4%用西班牙语,此外1%用三种语言:俄语、阿拉伯语和中文。”“英语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了”。言外之意,要想改变事实,只有首先改变汉语本身,那就是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普及汉语的共同语。作者既提倡了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又反过来说明推进汉语规范化、普及共同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显示了作者希望中国综合实力增强的赤子之心。
(四)眼界开阔,令人信服。读《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明显地感到作者具有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从他对世界各国语言现代化进程尤其是中国语言和文字的历史进程的介绍中,我们不仅开阔了视野,获取了人类语言文字演进的相关知识,而且也从作者上下五千年、东西五大洲的侃侃而谈之中,认清了世界语言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从而更加明确了我国语文现代化事业的历史必然性和正确的方向。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使作者的许多见解都带有前瞻性,从而增加了令人信服的力量。
世纪老人周有光先生已过百岁华诞,他不仅高寿,而且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直到今天他仍在思想,仍在读书写作。我们应该学习周先生的为人品质和论述风格,拥有宽阔的胸怀和无私无畏的勇气,从中吸收营养来发展我国的语言文化事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眼爱
- 我的爸爸
- 滑雪
- “严厉”的妈妈
- 蝴蝶园
- 游览动物园
- “地瓜鱼”
- 小青蛙找家
- 一次考试
- 我的小区
- 小青蛙搬家
- 第一次购物
- 滑雪
- 游呼伦贝尔大草原
- 写卡通明星
- 中国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 浅析“逆风”中经济体制改革的阻力
- 不发达山区农业资源投入发展态势分析
- 产权代理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模式分析
- 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
- 绿色营销在我国实施过程中的障碍及对策
-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 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数量对人口迁入的影响
- 政府采购中与招投标相关制度的创新研究
- 构建哈牡绥东经济带为核心的东北区域金融中心
- 民族农村牧区发展公益性小额信贷的必要性
- 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行业出口影响及对策
- 中德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比较研究
-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与企业管理模式转变
- 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的运作模式
-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
- 习作3
- 海伦 . 凯勒
-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 21 望月 ( 第一课时)
- 景色
- 《长征》
- 可爱的草塘
- 《仙人掌》
- 学弈
- 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
- 《学弈》的教学设计
- 7梅花魂
- 爷爷的芦笛 第二课时
- 秦始皇兵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