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7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总:通读全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使学生对课文结构内容比较熟悉,并初步思考文章思想内容。初步分析因果论证的方法。
方式:提出思考练习题,学生自己阅读、预习、解答问题为主,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全文结构: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2段是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必须针锋相对,实行“拿来主义”
3、4段是尖锐地指出“送去主义”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
第二部分(5):阐明“拿来主义”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承上启下,提出“拿来主义”。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第七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八段是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九段是阐明实行“拿来主义”应怎样区别对待文化遗产种的精华和糟粕。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
让学生阅读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提问分析全文结构。
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答案。
问题:什么是“送去主义”?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提问解答问题。
带着问题阅读5、6、7自然段。
问题:“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含义。
分析“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含义。
总结分析三种主义,讲解先破后立的因果论证方法。(重点)
小结第一课时内容,提出课后思考题。
思考题:1)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思考第三题。
2)预习后面的课文,思考比喻论证的运用。
板书设计:
破棗送去:主动送去,媚外求荣,自欺欺人
送来:被动接受,没有选择,大受祸害
立棗拿来:主动挑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因为送去、送来都不好,所以要拿来。(因果论证)
第二课时
总:复习巩固上一课时学习的因果论证方法,继续学习比喻论证的运用。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多媒体课件演示,提问,学生表演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比喻论证的妙处。最后结合课后练习,分析课文字词运用的精彩之处,总结全文。
方式:通过多媒体演示,形象生动地说明比喻的用法,通过学生自己表演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1、总结上一课时内容。
2、听第8自然段课文朗读录音并看动画。(演示课件1)
3、提问并分析比喻的用法。(演示课件2)
4、分析比喻论证。
5、分析第9自然段,进一步深入分析比喻论证。
6、分析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
7、解决课后习题。
8、结束课文学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有人唠叨,真好
- 春天来了
- 享.春
- 和睦的家
- 童年的歌
- 生活如吟诗
- 我想长大
- 我的小发明
- 我心中的三国英雄
- 我庆幸,我有你
- 理想
- 心中的滋味
- 责任
- 是我欺负狗还是我被狗欺负
- 好书伴我成长
- 林楚吉:热衷服务 潮人精神
- 新《公司法》下股东出资义务的
- 梁汝雄:心M流浮山 关怀民生事
- 缪瑞珍:孜孜不倦服务心
- 台湾优质米u品及茶叶展销会香港登场掀起“抢购潮”
- 浅析国际税收竞争及应对之策
- 网络商品消费者举证责任研究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探讨
- 论牵连犯存废之问题
- 李国强博士:世家铸平台 商誉推品牌
- 联两岸四地经济 促华人携手共进
- 公安微博在警察形象提升中的作用研究
- 浅析互联网条件下舆论监督的特征
- 中国控(禁)烟立法实践研究
- 吴志文:勤者卅载专注行业
- 我的战友邱少云
- 习作教学
- 语文六年级下学期 第六单元测试题
- 与百分数交朋友]——教学生活与感受(教师篇)
- 新的跨越
- 奴隶英雄
- 语文六年级下学期 第四单元检测题
- 詹天佑
- 难忘的启蒙
- 鲁滨孙漂流记
- 世纪宝鼎
- 鹿和狼的故事
- 游天然动物园
-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 桂林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