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1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之五
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幻灯片显示)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
二、作者简介:
三、分析课文观点:
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
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
明确:看课文
例子分析道理: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
四、引申:
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
(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
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
(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4)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_____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大家填写的词是什么?
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
明确: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小结: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五、运用:
课堂口头作文练习:任选一词口头说一段话,要表达出主观感受。
1、太阳
云
天空
校园
人们
小路
2、我
树林
飞
鸟
风
六、作业布置:
大家回去拿出自己以前的文章的某一段,咬一咬,嚼一嚼,让这一段精练,让它能与你的丰富的情感相吻合,避免因词害意。好不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信念
- 制作自己的明信片
- 还乡的夜
- 扁担
- 乌江夜畔
- 问路
- 莲花湖之夜
- 山乡月夜
- 动力来自目标
- 父母的爱
- 鱼儿的哭诉
- 夏江花月夜
- 野战兵团
- 家乡的烤红薯
- 快乐的圣诞节
- 公共建筑的空调工程能效比探讨
- 低碳经济时代的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 基于PLC下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的应用研究
- 试论如何做好企业宣传工作
- 浅谈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精细职工文体活动管理,提高组织实施效果
- 关于烟草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路及几点意见
- 检法机关对侦查行为制约不足下的冤案分析
- 分析新形势下加强党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 理性思维指导下的建筑设计方法
- 论刑事不起诉制度
- 思想政治工作为医院的发展保驾护航
- 浅谈市政道路雨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 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设计要点分析
- 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升学指导丛书部分》11
- 课外阅读训练之《指南》第二部分
- 课外阅读训练之《指南》第三部分
- 课外阅读训练之《指南》第四部分
- 课外阅读训练之《指南》第一部分
- 第五册第七单元检测题
- 第五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 第六册课外阅读第七单元检测题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升学指导丛书部分》13
- 第五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升学指导丛书部分》12
- 第六册课外阅读第六单元检测题
- 第六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 第五册第八单元检测题
- 第五册期中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