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7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善于透视关键语言信息的能力。
2.逐渐简洁、严密、清晰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由透视“特征”内涵入手,探究文本内容。
难点:探究“特征”的外延、思想内核与美学价值。[教学过程]
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简洁、严密、醒目、层次分明。中心词“特征”二字统摄全文,是关键的信息点,可引导学生由透视“特征”内涵入手,探究文本的内容。
一、“特征”的限定范畴
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中心词“特征”,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定语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二、“特征”概念的引入
从“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最迟在公元前15世纪”、“一直保留到了近代”、“3500年来”等语言信息分析,梁思成引入“特征”的概念并全面展开阐述,反映了作者宏观开阔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从世界文化史的角度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构成了这篇小论文的独特视角。
三、“特征”的要点及其逻辑分布
作者按照事理顺序对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进行高度概括,逻辑上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从结构特征到装饰特征,层次简洁严密。对特征突出部分用“最显著”、“最主要”、“最大胆”等修饰语加以界定。这一部分是课文的主体部分,由建筑物“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和上部屋顶”的主要构成作为基本特征的第一点,再依序分别从结构原则、方法,斗拱、举折、举架的结构特征和装饰特征以及屋顶、颜色、构件和材料的装饰特征,一一作了清晰的介绍,条理十分清楚。
四、“特征”的形象表述
小论文中,要做到形象而又准确地说明事物,必须注意语言的锤炼。梁思成善于运用高度概括的语词,来表达理性的思考。如“拘束性”、“灵活性”、“多样性”、“可译性”等词语,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同时,他也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阐述说明事物的性质和关系。
如“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形象地阐述了中国建筑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建筑在文化史上的亲缘关系。
如“文法”和“词汇”的形象比喻,不仅是梁思成对建筑学理论的“惯例法式”和建筑构件、要素的形象概括,也奠定了梁思成具有中国特点的“建筑符号学美学”的理论基础。
五、“特征”的外延
梁思成并非一味复古之人,他一生致力于追求“为中国创造新建筑”的宏伟事业。在这篇小论文中,他并不是孤立地封闭地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而是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的层面,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进行对照联系。并在理论上提出“可译性”概念,辩证地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深入探究“可译性”的内涵,可从中感受到梁思成作为一代建筑宗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费孝通语)的大文化观。
六、“特征”的思想内核和美学价值
据历史记载,北京和平解放之前,毛泽东曾秘密派人拜访梁思成,请教北平城内历史古迹的保护问题。解放初期,梁思成曾就保护北京城墙奔走呼吁,并为此遭到不公正对待。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他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是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他满怀忧患意识地提醒后人:“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中国建筑史》)我们通过品读这篇小论文,研究透视其中一些关键语词所传递的信息,感受梁思成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尚的审美境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天,地,心
- 我从阅读中学到了语文
- 我和书的故事
- 小桥流水
- 期末复习
- 何方?家!
- 我的友谊褪了色
- 走过四季
- 竹筒饭
- 我喜欢
- 爬山
- 青春梦回
- 童年趣事
- 我和妈妈扣“元宝”
- 爱的巧克力
- 试论中国蒙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 石家庄市灵活就业者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 运动对肥胖症减肥效果影响因素
- 农民工“弃保”现象初探
- 网络商店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析
- 浅谈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与创新
- 征收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分析
- 形体特点对古文字考释的重要性研究
- 探析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对中美日三边关系的影响
- L复仇案及其相关问题
- 浅论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
- B2B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转型升级路径分析
- 海洋石油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分析
- 民营银行的生存环境及发展策略分析
- 农村小额贷款使用分析
- 10 草船借箭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 17詹天佑生字:挠
- 10 草船借箭学习要点提示
- 18 延安,我把你追寻重点问题解析
- 10 草船借箭重点问题解析
- 13 十六年前的回忆
- 14 夜莺的歌声参考教案二
- 14 夜莺的歌声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 12 景阳冈参考教案一
- 12 鸟的天堂 参考教案二
- 《少年闰土》
- 12 景阳冈参考教案二
- 11 将相和参考教案二
- 浙江省义务教育第十二册第七单元教案2
- 12 景阳冈重点问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