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2
《我家住在大海边》教案之五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和笔画。
2、通过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吗?见过海边的渔村吗?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朋友丁丁一住在海边,他也想给你们讲讲渔村里的故事,你们愿意听吗?(这种导入可以使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入手,让学生感受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景,然后再引入课文中,体会作者用美妙的语言所概括的情景时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自学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汉语拼音,再把这些字读给同桌听一听,让他检查你读得准不准。
2、跟同桌互相指着生字条读一读生字。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一起读。
4、小组合作,帮助那些还有不认识字的同学把生字学会。
5、师出示“故”“条”,让学生当小老师帮助认字。
(这种学生自学的活动方式能让学生有充分、自由的时间来进行支配。学生知道自己认识生字的情况,一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在实践中发现让学生当小教师比老师讲解时学习效果好,学生更加喜欢这种平等的交流方式。)
三、诵读
1、你喜欢儿歌的哪一句,读一读。
2、谁能把整个儿歌读一读。
3、听老师读一读好吗?
4、学生练读后,指名配乐读。
5、全班配乐朗读。
6、评价:每句评价(断句、感情、重音);整文评价(标点符号、流利、感情);
(这种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这种评价比师生之间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更加自然。让课堂充满民主的气氛。)
四、教师展示大海里的物产图片,布置学生回家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家住在大海边》课文内容,谁能把课文读一读?
二、练习背诵
1、去掉儿歌中每行的后5个字,让学生练习背着填一填。
2、那么老师把“拐棍”拿走你会背吗?
3、学生有感情背诵。
三、对话交流
1、能把你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读一读吗?
2、听了他们的介绍,你又知道了哪些知识?
3、谁找到图片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好吗?
4、说一说你对大海的印象。
(有布置一要有检查,这种收集资料并交流的方法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多和语言能力的增强可让学生更开放地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写字
1、师先让学生写一写自己能写好的字,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师范写“事”。先教笔顺,再教间架结构。
3、互相看着同桌写得好不好,如果好就奖励给他一个小五星。
第三一课时
一、导入:谁能把课文读一读或是背一背?
二、练习
(一)1、课文中的老爷爷有说不完的故事,你们想请他也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吗?
2、那你们可要注意听啊,这个故事里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了?
3、听后学生汇报。
4、让手磨转的那句话怎么说?什么话能让它停下来呢?
5、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二)1、老师这里有两句话,你能读一读吗?
展示台出示:我家住在大海边。船上有位老爷爷。
2、能像这两句一样说一说吗?
我家住在,有位。
3、你们认为谁说的句子好,把它记住好吗?
4、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叫“句子接龙”。比如老师说“小鸟住在大森林”,你就要接着说“大森林里有只啄木鸟”……就这样头接尾,尾接头地说下去。
(练习中的游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即兴造句的能力,可以在今后的练习中经常练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感谢那朵小小的花儿
- 爱心义卖
- 寄相思,梦愁词
- 成功背后
- 无言的爱
- 爸爸妈妈,我爱你
- 沉重的回忆
- 时间,你在哪儿
- “他们”的爱
- 好朋友
- 破茧成蝶的重生
- 菊
- 我曾有一次小小的误会
- 当晚霞消失的时候
- 我的“家”
- 公司风投新时代
- Jins Meme:提醒佩戴者疲劳水平的智能眼镜
- 泰发基金:优势之下的创新与成长
- Onecue让你空手操控所有智能家电
- 商业银行人员招聘法律风险及防控建议
- 县域民营企业融资难变化新趋势
- 欧洲生物技术公司去年融资形势大幅回暖
- 金秋十月忆征程 (3)
- 东方财星获评“2014中国最具影响力创业投资机构”
- 保持天使投资本色 避免基金概念炒作
- 商业银行大数据六问六策
- 仿生义肢技术前景光明
- 金联储:产业金融P2B生力军
- 财富管理业的宏观框架与微观机理(上)
- 金融消费纠纷非诉―第三方调解的工作实践与探索
- 〈匆匆》教学设计
- *景阳冈
- 《请求》
-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15、庐山云雾
- 《一夜的工作》之想做读写
- 匆 匆
- 《我爱绿叶》
- 21. 争吵
- 《养花》之想做读写
- 12 秋游景山
- 《将相和》
- 《小抄写员》教学谈
- 飞夺泸定桥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