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3
《水乡歌》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一)教材说明
《水乡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1课。本课是一首诗歌,歌咏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三小节,分别写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使人如闻劳动者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二)学习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重点抓好识字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写好“荡”、“船”、“飘”、“装”。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水乡美景,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教学。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起学生共鸣,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荷花贴画
(四)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两课时
二、说教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鲜奇异的东西所吸引。根据孩子这些年龄特点和教材自身的特点,这一课我主要运用课件及荷花贴画进行辅助教学。在教学中运用闯关游戏、多种形式的朗读等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孩子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最后进行迁移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闯关摘荷花的游戏,寓教于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通过学生自读自评、加动作读、师生比赛读、以唱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最后的迁移运用更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四、说教学程序
(一)旧知引路,激趣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觉得似曾相识,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上课伊始,我为学生们描述了江南的美,再让学生背诵学过的《识字1》,勾起学生对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回忆。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诗歌——《水乡歌》。小朋友们请准备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回到那个美丽的地方!
这样的导入,即复习旧知而提出新课题,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愉快的享受。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寓识字教学于玩乐之中。
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池塘边的小青蛙送来了许多荷花,要得到荷花就得答对小青蛙的问题。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为了得到美丽的荷花,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这个闯关游戏中来。
按照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我按顺序出示了带有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的生字、带有生字的词条,引导学生开火车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读、当小老师带读,通过多种活泼有趣的读,使学生掌握了生字的读音。
《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根据《课标》要求,我设计了“生字宝宝找朋友”这一游戏,让学生帮助荷花贴画背后的生字部件寻找朋友,组成这一课的生字,并向大家介绍这个生字。这样,在游戏中学生学到了记忆生字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在游戏中还渗透着互相帮助的思想。
最后再让学生跟着课件书空,在课本上描红。做到了《课标》要求的“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三)感情诵读,感悟诗句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一小节来朗读,并让学生间互相评价,重视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的评价。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导”的工作,采用加动作进行朗读、师生比赛读、唱歌促读、师生齐读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阅读,愿意阅读。
此外,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是本篇课文的一大特色。根据《课标》第一学段中对阅读的要求:“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每小节都有的一个相同的句子,即问句,让学生练习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感悟,把握了问句所表达的疑问语气。
(四)迁移运用,综合提高
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在教学的最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海南美丽的风光,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再模仿课文说说“海南什么多?”并动手写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渗透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感恩生活
- 蚂蚁过河
- 雾凇
- 读《任长霞先进事迹》有感
- 《新语文读本》读后感
- 记一次别开生面的中秋会
-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神秘铠甲
- 快乐的一天
- 家乡的小河
- 雪
- 读雨
- 我的笔盒
- 苹果风波
- 做个合格的环保小卫士
- 童年趣事
- 新常态下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 新疆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研究
- 美国退出QE政策预期、影响及应对建议
- 对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 以文化建设打造“检察精神”
- 准确把握外汇管理的黄金平衡点
- 实际控制人、市场集聚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 劳动力成本与出口商品结构关系研究
- 新型城镇化资金保障路径选择: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 金融消费者教育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 浅议新形势下人民银行处级干部胜任力模型研究
- 资本项目开放度的KAOPEN指数测度法
- 引导资本向创新积聚
-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实践与探索
-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的制度根源与对策建议
-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灰椋鸟》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 《灰椋鸟》教学设计
- 《学会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明天的太阳城》教学设计
- 《暴风雨》教学设计
-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
- 《明天的太阳城》教学设计
- 《精读和泛读》教学设计
-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
-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
- 《游天然动物园》教学设计
- 《暴风雨》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