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6
北师版一下《春天的手》教学案例
《春天的手》这首儿歌,通过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里的美丽景象,处处表现了春季的勃勃生机,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讲授这篇课文,正值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被被这温暖的天气陶醉了,也被学生盎然的学习兴趣感染了。
我结合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拉住春天的手,春天就在你心头。”让学生展开联想。继而启发谈话,激发观察兴趣:“美丽的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这美丽的春天,我们去看看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手,好不好呀?”学生立刻欢呼起来。
我组织了以“寻找春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分四人小组,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让他带领组员去寻找“春天来了”的种种迹象。我巡回作并适当提示。孩子们个个像快乐的小鸟,在校园里找起了春天,并向我汇报他们的发现。“林老师,我看到那棵小树发芽了!”“林老师,你看你看,小草变绿了!”“林老师,秋风吹掉的叶子又回到树上了!”“林老师,冬天人们变胖了,现在又变瘦了,因为我们穿的衣服少了!”“老师,我看到蚯蚓从泥土里转出来了!”“老师,我感觉到春天的手在抚摸我!”……
回到教室,孩子们还沉浸于自己发现的兴奋中。我不失时机的提出让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的想法,并提出交流要求:有顺序地回忆,有层次地说:天气怎样?一些树、花、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小虫、鸟儿?湖水的颜色怎么样?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围绕“春天来了”有层次、有顺序地说一句或一段话。
孩子们感到自己的发现有人与他们分享,兴高采烈地互相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春天的特征。我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说话中的错误,及时指点。全班交流时,学生每人都说出了自己的观察结果。
这节课,学生们都仿佛是被春风轻拂过的花草,周身洋溢着萌动和生机。在朗诵《春天的手》这篇课文时,更是将他们的喜悦融入其中,这节课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等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通过这次教学,我也得到了一些启发,即将活动穿插于教学,首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性知识和能力。第二,可以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从多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扩大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面。增加交往频率。第四,活跃教学气氛,在上述“寻找春天”的活动中,个体观察与小组讨论相配合,从而使整个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气氛活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苹果风波
- 《新语文读本》读后感
- 感恩生活
- 童年趣事
- 读《任长霞先进事迹》有感
- 蚂蚁过河
-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神秘铠甲
- 做个合格的环保小卫士
- 快乐的一天
- 雾凇
- 我的笔盒
- 家乡的小河
- 读雨
- 雪
- 记一次别开生面的中秋会
-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制约因素及路径研究
- 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独立董事工作机制效果分析
- 行业协会“脱钩”可望三赢
- 从村镇银行资产负债情况看我国小微金融发展
- “阿里+银泰”,救得了实体百货业吗?
- 一个电动汽车发烧友的疯狂“实验”
- GE董事长杰夫·伊梅尔特:百年GE为何重返实业
- 论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有机统一
- 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杨凌模式”研究
- 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 为中国企业提供数据解决方案
- 中联重科“去工程机械化”:加速并购拓展新板块
- 中国品牌 中国力量
- 中国品牌 中国声音
- 洛阳嵩县:巧用山水解困局
- 《灰椋鸟》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
-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
-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灰椋鸟》教学设计
- 《暴风雨》教学设计
- 《明天的太阳城》教学设计
-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
- 《学会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明天的太阳城》教学设计
- 《游天然动物园》教学设计
- 《精读和泛读》教学设计
- 《暴风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