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6
丰碑12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中革命先烈为革命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2、通过对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来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3、弄清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讲读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讲读第三、四段。
2、通过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来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策略
一、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学生读1、2段。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在艰难地行进着。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战斗也是那样的残酷,敌人随时可能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时将军的情感是怎样的?(担心。)那么将军担心的理由是什么?(由于当时“冰天雪地”,“混沌迷蒙的飞雪”,“风像狼似的嗥叫”。)
二、讲读课文(第三、四段):多媒体出示:轻声自由读第三段,思考:(1)红军在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用“——”划出文中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词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交流问题:(1)、红军在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老战士冻死了。)(2)、这时将军变得如何?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什么情感?(从“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那儿走去”中可以看出将军变得着急了。)(3)、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情景?
2、(多媒体出示)范读、跟读,再自由细读第七自然段,想一想:在读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你已经读懂了?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读懂的地方,请你说说你究竟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请你把你的疑问说出来。(学生自读-交流讨论)
3、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从动作、神态、衣着这三方面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样子。此情此景,读来分外感人。怎样才能读好它呢?。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4、除了读懂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吗?把你的疑问说出来?
5、抓住主要问题:老战士死了,为什么神态还那么镇定安详?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6、看到一位老战士这样冻死了,将军神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连分发御寒衣物都出现了漏洞,这支队伍的素质可想而知。并且现在已经有一个人冻死了,接下来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人被冻死,这样的队伍如何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呢?将军越想越急,不仅心痛战士,还担心任务是否能完成,于是感情又由着急变为了——(学生:愤怒)。
7、课文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写将军发怒的?(神态、语言、动作)
8、将军本来认为是军需处长失职致使老战士被严寒冻死,他非常愤怒。但当他得知眼前这位老战士居然就是军需处长时,他愣住了。将军的情感突然间由愤怒转为——(震惊)。那么是什么使将军如此震惊?“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此时他愣住到底在想什么?(显示两处含“愣”的句子,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将军发怒是误以为军需处长失职,实际上,军需处长非但没有失职。相反他身为红军的后勤干部,先人后己,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证其他同志御寒衣物的落实。由于这个误解的消除,将军像我们每一位读者一样没有心理准备,所以他震惊。)
9、指导朗读8-13小节:指名读-评价-男生齐读。
10、正是这位军需处长的忘我牺牲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周围的战士们,并使将军震惊,我们一起再将描写老战士的那一段朗读一遍,仔细体味。
11、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了这位被严寒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我们也被他那高尚的品格深深打动了,透过他那高尚的灵魂,你们现在知道军需处长为什么死得那么镇定,那么安详了吗?(老战士为了不让自己的战士受冻把衣物分给了他们,他自己受冻却感到很欣慰,所以死时的表情很从容。)
12、军需处长的无私奉献精神震憾了将军的心,将军对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以示他对烈士的敬佩之意。
13、有这样的好同志在,有他的事迹激励着同志们,“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将军此时的感情又变为——(坚定)。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如果要说,此时他又会说些什么?(显示两处含“什么话也没有说”的句子,小组讨论)
14:课文讲完了,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题目《丰碑》,为什么不用《长征途中的故事》而用《丰碑》,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意?(小组讨论)
15、引读“风……雪……”
16、”丰碑”本义是什么?从这画面上看是指什么?仅仅是指军需处长的身体吗?(小组讨论)
17、点题立碑:军需处长高大的形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战士们奋勇前进。他成了将军与战士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18、带着由衷的敬意齐读第12-13小节。
三、总结:1、军需处长以他那崇高的品格鼓舞着每个人,红军队伍中更有无数像军需处长那样的将军、战士,相信他们一定会怀着坚定的信念,化悲痛为力量,去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丰碑》。
2、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所以能胜利就是因为继承和发扬了老战士这种无私奉献和忘我牺牲的精神。在当时具有很大的意义。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的精神了呢?不,在四化建设中,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发挥这样的精神,要发扬这种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再看看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班级体中,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对班级、对同学也要无私奉献,特别是我们的班干部更要如此。让我们一起努力,把红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
四、板书设计:
丰碑
愿意读的就站起来读。电脑屏幕出现红军过雪山情景,并配上风声。
板书显示:担心板书显示:着急老师要提示学生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然后根据概括找出文中是如何描写的。提示学生这段描写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板书显示:愤怒板书显示:震惊抓住前后两个“愣”,体会将军内心情感的急剧变化。要同学们自己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这“久久”之中将军想了些什么?板书显示:敬佩板书显示:坚定抓住两次“什么话也没说”体会将军情感的变化。老师在学生讨论时到学生中间进行指导,让学生先注意“丰碑”的本意是什么?学生回答不完整由老师引导或补充,板书显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电脑屏幕出现雪山景色,并配上《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的音乐。体现并加强教学目标中的德育目标,让学生继承、发扬这一革命传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3、完成练习,用“湿润”、“晶莹”造句。
[教学过程]
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演饰人生
- 回眸的心痛
- 那一次,我重新振作起来了
- 翱翔的前提
- 同桌的她
- 再见,黑白键盘的时光
- 奶奶笑了
- 感谢——生命的话语
- 令我崇拜的一位作家
- 抚琴的女子
- 家乡美景
- 追求=?
- 难忘那张脸
- 长大的路上,她牵着我的手
- 学会感恩
- 我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之反思
- 电子证据相关问题研究
- 从消费者保护角度论格式合同的规制
- 浅论主任检察官制与检委会业务决策机制协调衔接问题
-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探析
- 论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制度的完善
- 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控制研究
- 我国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审查机制研究
- 法治语境下中国政府与市场边界探究
- 陪审员制度的改革与反思
- 浅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对管理人的监督机制研究
- 法官员额制改革评议
- 逮捕后判轻刑实证研究
- 浅谈积极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研究
-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之一
-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设计之一
-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设计之二
-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之三
- 《世纪宝鼎》两种教学思路
- 积累 感悟 激情 迁移——《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法建议
- 《奴隶英雄》教学设计之一
-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之一
-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之二
- 《有的人》教学设计之一
- 《一夜的工作》之想做读写
- 重在优化阅读教学过程——《难忘的一课》教学设想
- 《世纪宝鼎》教学设计之一
- 《奴隶英雄》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