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23
读文作画评画学文——《海上日出》第3自然段教学新探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课文第三自然段共有五句话,具体描述了“无云时日出”这一动态景观,是课文的重点。教学时,如若逐句讲解,原本蔚为壮观的日出景象会变得支离破碎,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调动。那么,如何去突破这一难点呢?
一、读文作画,感知语言。
读文作画,就是先让学生读通这个段落,从整体感知上这一段的语言,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五人小组,一个小组读一个句子,并根据所读的句子内容作画。
读文作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还原的过程,即由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的过程。通过这一还原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课文的意境,从而比较深入地感知课文的语言。
二、评画学文,品味语言。
看似简单的读文作画,一经评议,却会发现学生由于读书不仔细,所作的画有许多欠妥之处。评议图画这一环节不可马虎,因为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极好时机。评画的实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咬文嚼字”,从而品味其规范的语言,领悟语言形式是怎样被用来贴切地表情达意的。如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是这样的: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时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 光。”
一生这样画:
其他学生进行了如下评议:
生:这时的太阳,课文中是说“小半边脸“,你画成了“大半边脸”,太阳应该还要小一点儿。
生:这时的太阳,课文中说“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所以应该把太阳的光芒去掉。
生:太阳是“红得很”,应该用深红的水彩笔画,不能加黄颜色。否则此刻的太阳就变成“光亮”的了。
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简单的一幅图,学生却读得如此仔细,评得如此认真。这样的学习无疑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读书的习惯。在评议中,他们自然也就领悟了语言,品味了语言。
三、赏画诵文,积累语言。
在这一环节,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这一中介帮助学生背诵课文,从而积累规范的语言。
经过评议、修改,学生所作的画应该能够较好地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可选择五幅较为突出的图画(一句话选择一幅图)依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边欣赏这些小画家精美的“作品”,一边朗读、背诵课文的这个自然段。这实际上又是一个还原过程,即把图画还原成规范的语言文字的过程。通过这一还原过程,学生能够有效地积累规范的语言。
四、看图作文,运用语言。
积累语言还不是我们的目的,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变消极的语汇为积极的语汇。为此,我们仍可借助“图画”这一中介让学生看画作文,当然,此时的图画不再是学生的“作品”。但教师用的应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画面,以便学生借鉴使用课文的语言。比如此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一幅日落图,让学生试着描绘日落这一动态的景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童年趣谈
- 夜暗中
- 往事依依
- 新年来了
- 书中乐
- “铁公鸡”也有好坏
- 活出优雅
- 我爱我家
- 雪
- 目光
- 回忆15岁的时候
- 面具
- 寻找学习的快乐
- 最让我难忘的一句名言
- 一句话改变人生
- 集团企业集中销售模式下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与实施
- 对中国商业道德现状的思考
- 关于有氧运动减肥的研究
- 创业投资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文献综述
- 法律事务服务于企业科学发展的思考
- 析连云港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 结构性金融产品信用评级问题研究
-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的辩证统一
- 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
- 天津房地产中介机构的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 烟草企业内部控制创新新论
- 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内部英语培训改善措施
- 论煤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 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招商引资问题探讨
- 广告设计中插画的应用
- 《大自然的文字》
- 《飞向月球》
- 3 泉水 小溪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 11 春风吹
- 《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
- 《詹天佑》教学设计
- 《学会解释》口语交际
- 17* 咕咚
- 再见了,亲人
- 《詹天佑》第二课时电教设计和评点
- 《第十一册练 习2》
- 14 哪座房子最漂亮 一、教学要求
- 25 明明上学
- 16 小公鸡和小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