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0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设想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篇游记,全文按游览顺序记叙,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即第一自然段,写“我”游双龙洞的时间和出发地点;第二段从“出金华城”到“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写从金华到双龙洞的路上;第三段从“在洞口抬头望”到结束,写游洞。全文脉络清楚,层次分明,满篇皆画。学习这一课,培养学生用文字描述景物的能力是重要内容。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设想。
一要多读。读什么?1.读修辞特点比较突出的句子。如,“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对比)“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比喻)“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到左右和下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了额角,擦伤了鼻子。”(夸张)此外,好的句子像“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都可让学生多读。2.读感情色彩较浓的句子。如,“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内洞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等。3.还可让学生读文中的重点段落,如路上、孔隙、内洞等段。指导学生读上面这些句子、段落时,除范读外,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边读边想。如,读去双龙洞路上一段,可让学生先读,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公路是什么样子的,山上映山红、油桐是怎样生长的,溪水出山是怎样一种情况,山色怎样,然后再读。就这样反复读、反复想,一直读到眼前能呈现出画面为止。另外,对该读重音的字句,也应指导。如“山上开满了映山红”“象桥洞似的”“……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等。总之,只要注意读,注意引导学生读一次,达到一种目的,学生就会渐渐读出味来,读出“门道”来,百读不厌。
二要精讲。讲写作方面的技巧、特点。一是文章的内在联系。本文除按游览顺序写外,文中还处处写到溪流。从入山到外洞、孔隙、内洞,无处不溪流,好像作者的游览,处处追寻着溪流的“足迹”,使文章自然而然地串了起来,也使人看到了作者游览时不断探求双龙洞“奥秘”的兴味。二是本文特殊的表现手法——借用具体化的事物和感觉到的情况去描画观察到的情况。如,写孔隙情况,作者不直接说孔隙多大、多高、多宽、多长,里面的情况怎么样,而是用人们所常见的东西比喻说明。说孔隙的高低宽窄用了“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的小船呢?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无法容纳第三个人”。写孔隙内的情况,用感觉去写:“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了额角,擦伤了鼻子。”写外洞的大小形状:“像桥洞似的”,“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个人开个会,一定不会觉得拥挤”,等等。这样写,把许多抽象的东西都形象化、具体化了。三是分析文章的脉络层次,篇章结构。讲时可作如下板书:
(一)四月十四日,去游
前五公里(略)金华-罗甸
(二)路上
后五公里(详)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满山映山红
油桐一丛一簇
山土粉红
溪水:时而……
时而……
时而……
时而……
洞口外 山突兀森郁
外洞 洞口 桥洞似的
洞内 像大会堂
(三)洞内 宽 两人并排仰卧的小船
高 仰卧恰能通过
孔隙 长 约二三丈
光线 昏暗
一团漆黑
洞顶 双龙(青、黄)
洞内 石钟乳、石笋
内洞 形状多端 颜色各异
大小 比外洞大得多
十来进房子大
溪流 上源在深黑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书中乐
- 童年趣谈
- 目光
- 一句话改变人生
- “铁公鸡”也有好坏
- 面具
- 夜暗中
- 往事依依
- 我爱我家
- 寻找学习的快乐
- 活出优雅
- 雪
- 回忆15岁的时候
- 最让我难忘的一句名言
- 新年来了
- 析连云港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 对中国商业道德现状的思考
- 关于有氧运动减肥的研究
- 集团企业集中销售模式下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与实施
- 结构性金融产品信用评级问题研究
- 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内部英语培训改善措施
- 创业投资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文献综述
- 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招商引资问题探讨
- 广告设计中插画的应用
-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的辩证统一
- 法律事务服务于企业科学发展的思考
- 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
- 论煤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 烟草企业内部控制创新新论
- 天津房地产中介机构的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 再见了,亲人
- 16 小公鸡和小鸭子
- 17* 咕咚
- 3 泉水 小溪
- 《飞向月球》
- 14 哪座房子最漂亮 一、教学要求
- 11 春风吹
- 《詹天佑》教学设计
- 《大自然的文字》
- 《学会解释》口语交际
- 25 明明上学
- 《第十一册练 习2》
- 《詹天佑》第二课时电教设计和评点
- 《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