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0
14 三峡之秋
14 三峡之秋14 三峡之秋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橘(橘树) 驳(驳船)
学生互相解词:
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朗读
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2、朗读练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论读书
- 成长中的烦恼
- 游海门莲花峰
- 赞美大自然
- 一个鼓励的眼神
- 一件好事
- 动物和我
- 文具
- 给妈妈一个惊喜
- 力量
- 我那难忘的童年时光
- 愚
- 珍惜亲情
- 我的理想
- 难忘的元宵节
-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机制探讨
- 我国企业所得税筹划方法研究
- 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驱动作用
- 浅析国有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论补救服务在酒店管理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
-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加强措施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 山东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研究
-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对策建议
-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 从企业年检到企业报告的分析与思考
- 浅析联合国财政危机改革
- 信息技术与生产经营相互整合的探讨
- 2011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 采蒲台的苇
- 清明上河图
- 关尹子教射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 爷爷的芦笛 第二课时
-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
- 《我的战友邱少云》
- 少年闰土
- 世纪宝鼎
- 穷人
- 语文六年级下学期 第四单元检测题
-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 鲁滨孙漂流记
- 语文六年级下学期 第五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