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重点语段的理解,体会伟大领袖对人民的爱。
教学准备
写有自学提示的小黑板或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简介花山
二、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三、自学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2)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3)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四、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化。
五、按自学思考题分小组运U区讨论。
1.“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普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碾米”。
2.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3.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他工作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
4.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传说,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最美的地方
- 我是一个孤独儿
- 美丽新湖州
- 可爱的淘淘
- 捉蛐蛐
- 滑梯
- 夜晚的景色
- 炊事班的故事
- 读书的乐趣
- 成功来自勤奋
- 希望
- 我喜欢的双胞胎兄弟
- 怀念革命烈士
- 剪头发
- 春雨
- 可以扔在墙上的电脑
- 居委会书记不属于公务员,可做股东
- 瑶族的“度戒”鼓乐
- 韩国:对腐败全面开战
- 假记者的美丽“画皮”
- 但开风气不为师
- 司法改革虽难却可期
- 在职公务员不得设立公司
- “中国合伙人”的免费APP
-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探析
- 夏衍的方寸寄怀
- 妻子的“开导”
- 对交口抽渭灌区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 浅析法律关系的识别是法律规则正确适用的基础
- 建筑工程高阶段设计的管理方法探讨
- 《练习1》
- 《习作二》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 《天鹅的故事》(第二课时)
- 《练习二》
- 《莫高窟》第一课时
- 《田忌赛马》教案
- 黄河的主人
- 夜莺的歌声
- 毛主席在花山
- 《古诗两首》
- 《黄河的主人》
- 《吊灯和鲨鱼》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 飞夺泸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