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29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鲁迅对少年闰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6-16节,想一想:闰土向“我”讲了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出示: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第6-16节,想一想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时候样的人? 点击出示填空:( )的少年闰土
3、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一) 细读“雪地捕鸟”
① 相机点击“聪明能干”
② 你能读懂闰土是怎样捕鸟的?你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捕鸟的过程说一说吗?(出示:“雪地捕鸟”图)
③ 这么能干的闰土,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把他展示出来?(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二) 细读“看瓜刺猹”
① 相机点击“机智勇敢”(出示“看瓜刺猹”图)
② 指导朗读:“啦啦”(读出“紧张”、“害怕”的语气来)
“轻轻”(师引:月亮底下,猹来了,大家可要轻轻地……别把猹吓跑了……)
③ 对话朗读
师引:虽然猹会咬人,而且还这么伶俐,但还是被闰土刺到了,闰土填表是机智勇敢啊!请同学们把他们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读闰土的的语言,女同学读“我”的语言。(注意“我“的语言要读得天真、好奇)
……
4、师引: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点击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师:大家想像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钓 车塘捕鱼、捉泥鳅等等)
5、师引: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做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如果你是少年鲁迅你会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法)
① 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②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③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
④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⑤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6、师引:为什么鲁迅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鲁迅为什么会对少年闰土如此佩服呢?)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四角的天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点击画面:“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
师引读,生接读: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
闰土在(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大雪天是可以捕鸟的,而且可以捕到这么多的鸟。)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猹是一件什么东西,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7、小结:正因为这样,所以鲁迅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这个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点击“看瓜刺猹”图)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话,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二、三两句。
三、总结
师: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想知道三十年后鲁迅和闰土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四、作业 超市
1、 师引:在这堂课结束前,教师带你们到作业 超市里支逛一逛。
2、 点击出示:作业 超市(任选一题)
l 评一评:少年闰土或少年鲁迅
l 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l 写一写:仿照课文的写法,你能写一写你和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母校,回忆
- 感动在心中
- 解放军叔叔,我想对你说
- 让世界充满爱
- 诚实大于世间万物
- 美丽的秋天
- 信任是一种欣赏
- 学习英语的方法
- 多彩的秋天
- 家乡四季
- 我发现了狗也会吃草
- 红尘梦
- 府学四季之唱
- 老师的午餐
- 头发的自由
- 短期内忧外患 中期利好仍存
- 创业团队的跨界攻击
- 不服输的理科男
- 三六五网:第四大股东高位减持 套现近6000万
- 定制家居有学问
- 蓝筹股复活 警惕波动性扩大
- 找回自己27位斯坦福中国创业者素描
- 靠钱砸出来的公司走不远
- 斯坦福之梦和玻璃长城
- 让命运换条跑道
- 离开渣打不后悔
- 这一辈子不打工
- 带孩子就像打怪升级
- 券商股估值修复仍需时日
- 给可穿戴设备创业者提个醒
- 《咕咚》教学设计
- 《咕咚》课文
- 《好孩子》课文
- 《咕咚》教学设计
- 《象鼻桥》课文
- 《象鼻桥》教学设计
- 《好孩子》教学设计
- 《咕咚》教学札记
- 《春风吹》课文
- 《好孩子》词句教学
- 《好孩子》教学设计
- 《咕咚》教学设计
-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 《好孩子》教学设计
- 《咕咚》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