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2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的确是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4.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巴金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著名作家,以前曾经读过他的《海上日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的作品。板书课题。
2.播放《》情景朗读,边看边思考:作者去了几次“”,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你喜欢哪一次的?为什么?
二、预习课文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文中“”指的是什么?
3.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指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再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5.朗读课文,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6.质疑。
三、交流预习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解题。
3.交流学习生字新词的收获。
4.作者几次去“”?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5.美读。
6.质疑,同学间通过交流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深入学习时解决。
四、理清课文脉络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时看到的情景。
第三段(10-13):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时看到的情景。
第四段(14):作者对“”的赞美和留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 1 2 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我爱家乡——莲城
- 绿色音符
- 命运
- 读《那个十岁的男人》想到的
- 我喜欢打羽毛球
- 命运
- 命运
- 我和雷锋说说话
- 五官争议
- 命运
- 《命运》(第五集)
- 读《祖国在我心中》有感
- 猫为什么吃老鼠
- 秋游王母渡
- 外汇领域改革须顺势而为
- 存款保险修成正果
- 金融改革四大难
- 民办教育的拐点
- 追问金改落地
- 乌克兰经济能得救吗?
- 创业创投,谁更成熟
- “炒股配资”监管策
- 专车市场难逃新垄断?
- 依法治国是社会最大公约数
- 大数据的国家战略
- 跨省自贸区虚实
- 利率市场化“硬骨头”
- 南水北调成败在“三先三后”
- 追问煤炭改革
- 《我要的是葫芦》片断赏析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实录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实录
-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知识
-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知识
-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知识
-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知识
- 《我要的是葫芦》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