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7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
1、深入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录像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上节课我们随着老舍爷爷一起初步了解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知道作者在进入大兴安岭前总以为-()。当走进大兴安岭后,作者的感受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汇报。
学生板书:亲切舒服
2、请你告诉大家,作者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岭林花
二、学习课文,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一)自由朗读课文中描写“岭、林、花”三方面的内容,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做上记号,并美美地读一读,发现不明白的地方打“?”
(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巡视)
(二)合作学习:
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地方美美地读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听,也可以读给你的好朋友听,读完后还要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听的同学可以补充意见或评价,有问题也可以请教同学帮助解决。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了解学情,适当点拨)
(三)大组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生生互助,品读赏析,体会感情。
1、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相机板书:
岭:多温柔
林:绿如海
花:多美丽
2、品味词句,体会感情:
学生汇报过程中,抓主描写景物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美美朗读,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方式: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读,赛读。适时背诵有关语句。
3、播放录像,欣赏美景。(边欣赏边请同学上台解说)
以上三步交替进行。
(四)默读6、7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同时给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交流汇报:
学生自己质疑,生生解疑。
重点体会:(1)美丽与建设的关系。
(2)美丽与兴国安邦的关系。
三、总结。
请你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
1、背诵课文。
2、给美丽的大兴安岭写解说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可爱的小金鱼
- 我眼中的陶渊明
-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 迎接世博的日子里
- 雪
- 这就是我
- 菊展
- 失落
- 花园里的童年
- 我的祖国
- “DO都城”的体验生活
- 你好!纯洁的白雪
- 改变得
- 邻居节
- 我的童年
- 创业,从0到1开始……
- 老北京的春来野菜宴
- 打开心灵之窗
- 赵薇:没有最睿智 只有不失败
- 筹什么,你说了算!
- 沈阳车务段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 站在A股4400点:向左走?向右走?
- 资产证券化或将迎来黄金十年
- 会议O2O:如何瓜分3万亿蛋糕?
- 大连旅顺口区总工会多措并举丰富职工文化活动
- 债券违约也是“塞翁失马”
- 涉外婚姻 何止是围城
- 微信娱乐常态下的冷思考
- 如何安放被“异化”的MBA
- 碑帖拓片:高冷的艺术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 《三个儿子》说课设计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札记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札记
- 《三个儿子》教学札记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其它杂项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片断赏析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