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7
导读导悟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导读导悟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整体把握课文
上节课,我们读课文读了一节课,请同学们说说你读了课文,读懂了些什么。
对学生的发言作相应的指导:
对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意思的,进行鼓励;对表述不清的,指导把一个意思准确地说出来,要求说话通顺、完整。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板书关键词:一般情况——一次见闻——一点启发(或一幅图画)
〔“你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弹性大,能启发程度不同的学生读书思考,从不同角度有所表达。问题宽泛,留给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作具体指导,指导具有针对性,富有实效。〕
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不懂,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学生提问:(1)挑山工说的那段话包蕴着什么哲理?(2)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挑山工登山的速度不比游人慢?(4)“因为我需要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5)为什么挑山工的牙齿很白?
对第(5)个问题,让学生读书上的一个句子“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即解决了。对前四个问题“存”起来,在深入研究课文的过程中解决。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从质疑问难开始,来自学生自己的问题,比老师提出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为下一教学步骤 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经常要求学生学有所问,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品质。〕
教学第一部分
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个别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挑山工登山的特点。让提出“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的那个学生认真听,作恰当的评价。听完后,问这个学生:你知道了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吗?
指导朗读:学生读“沉甸甸”比较平淡,老师指出:挑山工的担子不够沉,该怎么读?范读“挑山工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突出“折尺形”;“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学生能把“多一倍”读得重一些,老师进行肯定。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同时,表情朗读又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手段,指导学生通过表情朗读,将学习心得表现出来,使学生更能进入文章中的情境之中。本环节注重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表达。〕
同学们刚才读书读得不错,奖励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展示课件:挑山工登山的实况录像),看完后说说你看到什么。
回答:看到挑山工传着红背心;看到挑山工一直在登山;看到泰山非常陡;看到挑山工走的是“之”字形线路。
〔运用现代媒体,帮助学生建立阅读表象,为理解文章说明的深刻哲理打好基础。〕
按常理,挑山工登山走弯曲的路,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游人应该比挑山工快得多,但是事实这样的吗?朗读第二自然段。
集体朗读,比较平淡。指导朗读:我怎么听不出作者觉得“奇怪”?再好好读读这句话。“腾云驾雾”不是在腾云驾雾,是慢悠悠的,该怎么读?
〔打破传统的“串讲”“分析”,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决不代替分析,而是导读、激励、评价,突出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教学第二部分
1、导语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到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深入学习“一次见闻”这部分内容呢?
2、学生讨论学习的方法:我们几个人一起研究;我们提出问题来学习;教师提示:可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来深入学习。
〔阅读教学应该教给阅读的方法。五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让学生讨论,既是对他们已经掌握了的读书方法的总结,又为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作方向性的提示。〕
学生自由组合(找你最愿意在一起读书交流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探究、交流、汇报。
汇报学习成果。
读写挑山工的外貌的句子:我觉得挑山工非常健壮。
读写挑山工神态的句子:挑山工总是笑眯眯的,有意思,很乐观。
写了四次相遇,按照不同地点来写的,条理清楚。
读写挑山工语言的句子:我说挑山工说话很风趣。
〔同一个内容,不同学生感兴趣的重点不同,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对象,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独特体会,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导语 :挑山工说话很风趣,还解答了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挑山工走得快”。请我们好好学学“我们哪里有近道……是不是这个理儿?”这段话。
默读重点段落,画出重点词语,并让学生板书重点词语,尽量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说一段话。
通过深入研究这段话,你知道这段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吗?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独特体会,板书重点词语:朴素的话——深刻的理。
〔引导学生读、说、写,反复感悟文章的重点段落,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能力训练。〕
教学第三部分:
1、导读: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是怎样的画?(集体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展示图画。
2、谁能把画中的内容“读”出来?
(指导朗读:突出“陡直”;“没有尽头”读慢一点,拖长音;“压弯了腰”读得低沉一点,“一步一步”读出其艰难;“向上登攀”要读得有劲,挑山工肉体上的腰能压弯,但精神上的腰永远挺直。)
3、范读,比赛读,推荐读。
4、教使用手势表示抑扬顿挫,“指挥”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5、送画:老师把这幅画送给同学们,你需要它吗?为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首先要引导学生真正的入情入境,其次,要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通过范读、比赛读、推荐读、手势指挥读等各种形式反复读书,又促进学生进一步入情入境,在感情上与作者真正融为一体,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零距离”接触。最后用“送画”的形式,启发学生说出内心感受。〕
拓展性阅读:
课外阅读《华山的路》,读后与老师、同学或家人共同探讨,交流心得。
〔指导学生阅读在内容上与《挑山工》有关联的文章,实现课内外的结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在花季中成长,在雨季中长大
- 第一场雪
- 致美国小朋友的一封信
- 太阳,我想告诉您
- 我感动,我幸福
- 隐痛
- 送你一轮明月
- 100年以后
- 奇观!流星雨
- 友谊,将要寂寞下去?
- 奶奶家的风景线
- 仰望属于我们的天空
- 好心肠的兜兜
- 书的诱惑
- 和上帝说话
- 浅谈加强公路档案管理建设
- 探析如何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
- 社会化媒体趋势下的电影营销
- 城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
- 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现状及改善策略
- 生产性生物资产准则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 PVC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措施
- 浅析合同管理在内控管理中的作用
- 基于六西格玛的绿色物流管理问题研究
- 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因素分析探讨
- 公众情绪对于互联网支付系统在中美两国发展的影响
-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 公路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评估
- 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如何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 演·说·写——我教《将相和》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将相和》教学设计谈
- 《积累·运用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之一
-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之一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二
-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之一
- 《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走向生活》教学设计之二
- 《詹天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长歌行》、《七步诗》、《出塞》《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二
- 落实古诗学习要求 体现古诗教学特点——十二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教学设计之一
-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