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4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因文而异巧施教法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因文而异巧施教法
佚名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真实具体地记述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人民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其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具体讲了灵车到来之时,人们眼望灵车想念总理的悲痛场面。教学中我根据这两段课文内容的特点,或紧扣关键词,或巧设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紧扣“不约而同”这一关键词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在学生自读完这一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出示“不约而同”,指导学生理解它的意思。(没有约定而行动一致)
2、课文里讲哪些人没有约定而行动一致?(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选取的人物很有代表性,老人、青年、小孩,其实他们就代表了全国人民)
3、他们的哪些行为一致呢?(引导学生找出“站直”、“摘下”、“望着”等动词,体会人们对总理的哀悼之情)
4、他们的行动一致到什么程度?(重点理解“好象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5、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哀悼之情)
6、指导学生带着对总理的爱戴及失去总理后悲痛的心情读这一段内容。
这样,抓住关键词,牵一“词”而动全“段”,步步深入,环环紧扣,避免了提许多琐碎的问题,教学效果很好。
抓住“想”字,巧设练习,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用引读法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人们眼望灵车时所想到的。
师: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生接……)
师:陪着毛主席——(生接……)
师: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生接……)
师:看到他——(生接……)
师:然而今天——(生接……)
2、人们想到了这些,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出示练习: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温暖》)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周总理的睡衣》)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这样设计,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有关写周总理的课文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升华,从而更好地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青春需要自信
- 生命的色彩
- 是
- 读《詹天佑》有感
- 腾飞吧,中国!——国庆60年
- 不能忘,不想忘,难忘!
- 我爱祖国
- 灰色追忆
- 国庆节——国庆60年
- 深深的母爱
- 拼搏,奋斗?!
- 观看国庆阅兵有感
- 我的翅膀
- 成功的背后一定有失败
- 二十年后回家乡
- 宽松之路,且行且慎
- 宽带提速降费的政策盲点
- 新型城镇化试点之惑
- 解读中国式地方债务置换
- 机构预期:5月CPI同比增1.6%
- 人民币国际化“十三五”脉络
- 期货立法须解决四大难题
- 迎接A股脱胎换骨的变革
- 国企反腐是重中之重
- 物业服务的转身
- 阿里的跨境逻辑
- 置换债,银行仍是主角
- 金龙汽车新生?
- 宇通:从郑州到全球
- 广东国企的反腐经
- 《社戏》教学设计
- 《社戏》教学设计
- 《社戏》教学设计
- 《社戏》教材理解
- 《孙权劝学》教材理解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其它杂项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问题探讨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相关知识
- 《社戏》教学设计
- 《社戏》教学设计
- 《社戏》课文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 《社戏》教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