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6
2 田忌赛马
2 田忌赛马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孙膑巧用计使田忌先败后胜的故事。说明要办好事情,应对主客观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也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节),主要写田忌与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都失败了。
第二段(第二节至“那就来吧”),写孙膑帮助田忌准备再赛。
第三段(从“一声锣响”至完)写孙膑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办法,二比一胜了齐威王。
二、教学要求
1.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让学生懂得要办成事需对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疑惑”等词语。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一)教学重点:
叙述两次赛马的情况是阅读的重点。
解决的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
(二)教学难点 :
学生理解解决下列问题有一定难度:
1.比赛规则“各自把马分等级”是孙膑计策的必要条件,学生不一定给予足够注意;
2.“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是孙膑计策制定依据,学生容易只理解为这是田忌误以为挖苦之言;
3.齐威王的骄傲轻敌是孙膑计策得以实施的原因。暗含在作者遣词用句中须从人物上去理解。
解决的方法:运用设疑、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
彩色图画六匹马,黑、白各三匹,并注明:上、中、下三个等级。
部分板书卡片。
五、教学时间 一个半课时<60分钟>
六、教学过程
(一)审题诱趣、理清文路。
板书课题后谈话
1.从课题上,你们知道什么?
2.从课题上,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和谁赛?赛几场?怎么赛?赛的结果?教师过渡语(承上启下):
同学们的求知欲很强,想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看看你们想知道的这些,课文告诉我们没有。
(二)指名学生读全文。
读后了解阅读情况。
1.读了课文,你们又知道了什么?(解答了哪些问题)
a.田忌和齐威王赛马。b.赛了两次。c.田忌先输后赢。
2.课文里还写了哪个人物?他和第二次赛马有什么关系?
(孙膑。他用计使田忌转败为胜)
板书:孙膑献计
设疑:这两次赛马各是怎么赛的?孙膑的计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
看来,有些内容我们读一遍课文就能了解,而有些内容,需要我们仔细地读,深入地想,才能很好理解,我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地阅读思考,是能弄懂这些问题的。
(三)给课文分段。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一下课文,看看哪几小节写的是第一次赛马的事,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第二次赛马。
1.读后学生发表意见。
2.分的不一致、不统一,老师加以引导。
方法:先看看这小节主要写什么,再看看它是和上面讲的意思联系紧密,还是跟下面联系紧密,或是单独讲一个意思。
3.设问:这两次比赛之间的内容是什么?
4.确定分段依据。
我们是依据什么来给这篇课文分段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均可)
(四)了解兴趣点。
你们对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从预习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比赛时的情况最感兴趣。)
(五)从兴趣点入手,组织讲读。
教学手段:将两次赛马的内容放在一起阅读,运用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形式。
目的:启发思维、培养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贴马图的形象直观。
教学形式:自学、画批。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这两场比赛各是怎么赛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1.组织自学。
2.读后学生发表意见。
主要有三处相同:
①二人的马没换。
②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③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
主要有三处不同:
①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
②比赛的结果不同——田忌第一次败,第二次胜。
③人物心情不同:
3.教师据情指导,须讨论明确的问题:
①“扫兴”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
②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输?——马的每个等级都低于齐王。
第二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赢?——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③追问:为什么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理解比赛规则“各自”。
4.概括段意。
复习方法: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什么样的句子?——陈述句。
它包括哪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怎么样)
①概括第一次比赛内容(第一段)。
②概括第二次比赛情况(第三段)。
(六)质疑导趣,将学习兴趣迁移到第二段。
1.启发质疑:你们认为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需要仔细读才能弄懂?
追问:你们想到些什么问题?
例如:①为什么田忌开始以为孙膑在挖苦他?
②为什么田忌对第二次赛马取胜没信心?
③为什么孙膑对再赛能胜胸有成竹?
2.组织学习第二段。
教学方式:自学画批→议论交流→讨论明确。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全班讨论,教师据情指导。
①理解描写孙膑的语言
②抓住齐威王的语言、神态。理解齐威王的骄傲、轻敌,使得孙膑的计谋得以实施。
为什么“胸有成竹”?
(对田忌、齐王的了解。)
5.理解后分角色练习朗读。
6.教师小结。
设问:你们觉得孙膑的这个主意妙不妙?妙在什么地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七)“投石”激趣。
1.设疑:你们想过吗,还有没有其他调换方法?
2.组织学生“试验”。
你们拿出一张纸来,写上上等、中等、下等各两行,用线连接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调换的方法,结果各是什么?可以用“×”表示输,用“√”表示赢。从中你们悟出什么?
3.指一名学生上前面“演示”。
例:
四种调换方法,均输两场,胜一场。
1.从中悟出道理:要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
2.从中体会两个“让”字用得贴切、精当。
(八)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
第二次赛马后,孙膑和田忌再见面会有怎样的一段谈话。根据课文内容做合理想象,两人一组,设计对话内容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
板书设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哈里波特与四巨头
- 游宝葫芦农庄
- 神奇的车
- 不经风雨如何见彩虹
- 记暑假里经历过的一件事
- 我家的“娇娇女”
- 参观动物园
- 记一次购物经历
- 小溪、大河和大海
- 千年等一回
-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
- 新老师印象记
- 可爱的“乐乐”
- 离别的感受
- 我真棒
-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试析高职学院心理弱势学生群体的危机干预策略
- 配对模型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南
-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 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教学浅析
- 工会应努力成为实践“三个代表”的群众组织
- 论团体动力和中小学班级辅导策略
- 实践“三个代表”必须谨慎谦逊
-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教育
-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思想政治工作
- 音像销售管理系统
- “三个代表”思维方式解读
- 浅论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分析
- 试论人大代表的心理素质
- 《短文两篇》同步达纲练习
- 《陋室铭》教学设计
- 《短文两篇》写作特色
- 《短文两篇》重点难点
- 《短文两篇》课时训练
-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 《陋室铭》教学设计
- 《爱莲说》教学设计
- 《爱莲说》教学设计
-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 《爱莲说》教学设计
- 《陋室铭》教学设计
- 《短文两篇》课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