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2
6 桃花心木
6 桃花心木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疑点
1.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时间为何没有规律?浇水量为何不一定?
2.为什么说:“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三)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蕴含的道理。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CAI课件。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解疑、联系实际谈感想等形式进行深入的探究,指导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6 桃花心木)
(二)初读,自学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的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止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抓品读,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的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第二课时
(一)主动探究,悟道理
1.重点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挑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挑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综合实践,练能力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课本剧,练写作。
2.小组内排练课本剧,练表演,练表达。
3.班上演出,赛水平。
(三)总结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萎”“锻炼”等字。
八.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 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九.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找不到方向谁帮我
- 那个人
- 你是否记得
- 妈妈的教导
- 绿色环保
- 友善
- 祖国在我心中
- 第二次的拼搏
- 落叶是秋的眼泪
- 无奈的我
- 我是一只青蛙
- 狂欢的夜
- 我是富人
- 在忙碌中,翻过那些山
- 我与爷爷比童年
- 居民参与、利益分化与基层社区管理意愿实证分析
- 基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对“雾霾”灾害的思考
-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考察
- 乡村文化对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管理的影响
- Tesco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分析和跨国零售企业在华发展建议
- 浅谈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
- 郑州市特殊教育状况分析
- 浅析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有效性需求
- 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 人民币贬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难点分析
- 浅谈三角合并制度
- 我国海关在对外反倾销中的作用研究
- 娃哈哈饮品市场营销调查研究
- 试析内战结束以来斯里兰卡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 《七颗钻石》教学札记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札记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札记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札记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札记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