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十三岁的际遇
十三岁的际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单介绍作者田晓菲。
二、默读全文
要求: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么内容,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三、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文章大致意思
讨论:
1、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那么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一个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2、朗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
3、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4、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5、朗读10、11段
A、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么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回忆一下,朱自清从父亲的背景中“读”出了什么?小弗郎士又从韩麦尔先生身上“读”到了什么?
B、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么?为什么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
6、朗读最后一个部分
A、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
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
B、为什么“我是不系之舟”,“系”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文章题为“”,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设计思想
在学生默读的基础上,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理解之间的联系,通过朗读、精读第4、9、10、11、15、17段体会作者所表现的对北大的特殊的感情。再让学生学习制作词语卡片或词语笔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命运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命运
- 命运
- 绿色音符
- 命运
- 读《祖国在我心中》有感
- 秋游王母渡
- 五官争议
- 《命运》(第五集)
- 我爱家乡——莲城
- 我和雷锋说说话
- 猫为什么吃老鼠
- 我喜欢打羽毛球
- 读《那个十岁的男人》想到的
- 金融改革四大难
- 南水北调成败在“三先三后”
- 追问金改落地
- “炒股配资”监管策
- 专车市场难逃新垄断?
- 大数据的国家战略
- 民办教育的拐点
- 乌克兰经济能得救吗?
- 存款保险修成正果
- 利率市场化“硬骨头”
- 外汇领域改革须顺势而为
- 追问煤炭改革
- 创业创投,谁更成熟
- 依法治国是社会最大公约数
- 跨省自贸区虚实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实录
-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知识
-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知识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知识
-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实录
- 《我要的是葫芦》片断赏析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片断赏析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知识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