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清明上河图
语文教案-清明上河图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描述画面的部分。
2.基本读懂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才能。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正确读写下列生字词。
汴梁、萌动、阡陌纵横、古柳参差、吆喝、握篙盘索、鳞次栉比、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
2.指读课文
读前设问:课文都描绘了哪些地方的景象?
(板书:市郊、田野、汴河、两岸、街市)
(三)自读课文,领悟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读前设问:这幅画都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读后明确:
①市郊、田野: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集的人们,运货的骡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
②汴河两岸:画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桥、车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闹景象。
③街市:酒楼茶肆、宅第店铺、货物、市招、士农工商。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3.设问:“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
明确:春日中,各种各样的巧手造出产品在出售,从很远很远地方赶来的农人、商贩日夜在这里交易。表现了汴梁城市场繁荣、人民丰衣足食。充分表达了作者喜悦之情,赞美之意。
4.朗读练习。
读2、3、4自然段。(读出各自特点,饱含作者赞美之情。)
5.图画中画了这么多内容,它究竟是什么样呢?读第5自然段,了解图的整体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交流:(以鸟瞰方式构图,图长且窄;人和物众多;笔笔精到,惟妙惟肖。)
朗读本段。
(四)领悟画的重要地位
自读首尾两自然段,谈《清明上河图》的地位。(绘画史上的价值,历史价值;在世界艺术长廊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五)总结
1.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到自豪。)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片段。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美。通过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感情朗读,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历史地位和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理解重点句“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 我最喜欢的一句经典名句
- 军训的艰苦历程
- 颜色
- 看航模表演
- 惊人的收获
- 收藏快乐
- 童年的趣事
- 一块钱的故事
- 友谊贵如金
- 爱心的天使
- 不一样的生日
- 重拾六年记忆
- 落叶归根
- 高温下的队列
- 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五元论
- 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人口问题的认知
- 努力实现干部能力提升跨越推动统筹解决首都人口问题
- 从消费角度看新形势下我国人口问题
- 转基因技术的伦理辩护及其限度
- 人口问题需要整体性视野
- 价值的物理学定义
- 从四元知识链的视角看工程创新
- 皖北小方庄外出人口问题调查与分析
- 推进新型城市化中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思考
- 浅谈世界人口问题
- 科技成果的界定及知识产权保护
- 关于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新社会哲学范式的构想
- 浅谈中山国灵寿城人口问题
-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人口问题
-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之三
- 《小露珠》课文内容
- 《“东方之珠”》教案之一
- 《东方之珠》教学体会
- 《哪吒闹海》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 《哪吒闹海》教案之一
-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之四
- 《小露珠》教案之五
-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之一
- 《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 《小露珠》教案之六
- 《东方之珠》教学案例评析
- 《卧薪尝胆》课堂效果小结
- 《“东方之珠”》课文内容
-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