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2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 、感受榕树的美丽,体会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3 、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4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承接前课时的学习,由情景引入本节课。
由简笔画板书过滤到媒体播放“大榕树”,教师配图诵读第七、八自然段。
(自然引导对重点段的学习)
二、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1、默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美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A.教师注意学生在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又生根”等特点。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学习心得)
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联系本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
C.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D.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三、情景引入,学习12、13自然段。
1、播放12、13自然段“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鼓励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并再次点明课题“鸟的天堂”,体会其含义。
(学科间的融合,恰当利用美术课的资源)
5、再读课文,在欣赏课文的过程中,领会作者对这一情景的描写。
四、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有些什么感受?
表达感受的方式:
想说些什么?说一说。
写一段文字(小诗,顺口溜┄┄),读一读。
编写歌词,唱一唱。
看到些什么?画一画。
┅┅
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板书设计 :
榕树 大 美 静态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鸟 多 欢 动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拥有成功
- 做书架
- 省钱大比拼
- 鱼缸里的石头
- 快乐十分钟——打雪仗
- 创建文明城市
- 包千张包
- 打字记
- 学绣花
- 我爱小马
- 真想再玩一把
- 拔河
- 发生在“语文月”的故事
- 当小老师
- 捉河虾
- 加强道德建设 坚持以德治校
- 浅谈“以德治教”: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
- 图书的网络化生存
- 谈以德治校以德示教以德育人
- 以德治校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的思考
- 论信息社会与创新教育
- 浅析中职学校如何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 简述“创新”内涵的三层拓展与社会意蕴
- 关于以德治校的思考与实践
- 浅谈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继续教育创新
- 关于关注社会民生 注重应用创新
- 以德治校及师德建设
-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主体性策略下的教师课堂教学
- 充分发挥高校工会组织在以德治校整体育人中的作用
- 让人类生存的环境更和谐
- 《再见了,亲人》词句教学
- 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的抒情方式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导入语设计
- 《再见了,亲人》第二自然段的层次分析
- 阅读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再见了,亲人》教学漫谈
- 由苦及乐──我教《再见了,亲人》
- 《再见了,亲人》教学中主题的体现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新“东施效颦”──《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引读教学
- 反差中的震撼──《再见了,亲人》的理解误区
- 谈《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