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1
(选学课文)《采蒲台的苇》
(选学课文)《采蒲台的苇》
一.揭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课题,思考,从题目看,课文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出示图片)板书:苇
2.那么这篇课文写的是这些内容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板书:人
3.小结:是的,课文表面上写的是苇,实际上是为了写苇区的人民宁死不屈的抗敌精神。板书:苇——人
二.初读课文,提出难懂的句子。
1.自由朗读课文,(随机检查一组的朗读)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难懂,含义较深,如果一时不明白,可以作上记号。这是一篇选学课文,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可以看看竖线旁的提示,它能帮助你们理解课文。
2.交流有哪些难懂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所提句子。
师:要想弄明白句子的深刻含义,同学们平时会用些什么办法呢?(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是最重要的。
1.人好象寄生在……穿来穿去。
①这句话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读第一段,谈谈你的理解。
②(人与苇的关系十分紧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寄生)
真好,你能抓住重点词来理解。那么人们在苇里穿来穿去干什么呢?(打苇、晒苇、编苇席……)是的,在和平的时候,人们依靠苇生活,那么在战争时期,人们在苇里穿来穿去又会干些什么呢?再请同学们快速地看看课文,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③小结:是啊,我们联系上下文知道了在战争时期,这片芦苇掩护着人们与敌人周旋,与敌人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战斗,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深深地扎根在苇草之中,白洋淀的人们因此与这片土地产生了不可分割的真挚感情。
④让我们一起在来读读第一段,感受一下苇和人的紧密关系。(齐读)
2.关于苇塘……
敌人的炮火……
如果单纯是苇……
(请同学们每人选择一句理解,去跟自己的好朋友讨论一下,看看哪些同学交流的认真而又表达的清楚流畅。)
①关于苇塘……
(是的,这句话一方面写出了这儿是苇的海洋,有美的风景,另一方面还写出了这儿流传着许许多多英雄的传说,有着许许多多不平凡的英雄事迹,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指生读——评价——齐读
②敌人的炮火……
(同学们理解的很深刻,是的,敌人的铁蹄一次又一次地践踏着这片土地,但白洋淀的人民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抗击敌人的侵犯,保卫了自己的土地,从而使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一次又一次地恢复了生机。白洋淀的人民真了不起。该怎么读好这句话?自由练读——指生读——评价——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③如果单纯是苇……
Δ谈理解。
Δ“名胜“是什么意思?举例说说。这普普通通的苇也能称为名胜吗?换句话说,白洋淀之所
以成为名胜,是因为哪些原因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讨论——指生说)
小结:是呀,白洋淀之所以成为名胜,不仅因为这儿有英雄的传说,英雄们的壮举更赋予了苇崇高的品质,从而是这儿成为人人敬仰的圣地。
四.领会过渡句的意思。
通过刚才的读书,我们已经知道白洋淀到处是苇,但课文紧接着还告诉我们——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
1、请同学们找到这句话划下来,想想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2、讨论
3、既然是一句过度句,那么它后面又会引出怎样一个故事来呢?请同学们读读这个故事,等会儿请你简单地介绍一下。
4、在这个故事当中,哪部分最让你感动呢?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那悲壮的场面吧。请同学们拿起课本。
5、引读。
师:正当妇女们用自己的孩子掩护了带枪的干部,惊险地闯过一关时(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了。面对凶残的敌人,面对敌人盘问他是否是八路时,他坚定地吐出了两个字——(生:不是)
师:敌人当然不肯罢休,企图从他的嘴里知道村里有没有干部,我们的这位英雄毫不犹豫的又蹦出了两个字——(生:没有)
师:敌人听了恼羞成怒,凶残的本性霎时显露,敌人残忍地砍断了他半边脖子,还在追问他是不是八路,只见他歪着头,鲜血不断地喷涌出来,流在胸膛上,艰难而又坚定地说——(生:不是)敌人近乎是歇斯底里地喊叫起来了,可是我们的这位英雄最后回答他们的还是两个字(生:没有)面对这一悲壮的场面,妇女们再也忍不住了,她们强忍着泪水,一齐扯着嗓子喊起来——(生:没有,没有)
师:他被敌人杀死了,倒在冰上,血冻成了鲜红的一滩,他的血是坚定的,他的死是刚强的。
你听,这位英雄还在回答,妇女们还在大喊,全中国人民都在呐喊——(生齐读:没有……话吧!)
6、出示“这声音……话吧!”
“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仅仅指的是“没有、没有”的声音吗?那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我们身边,一代代穿下去的又是什么呢?(小组讨论)
7、小节:是的,这声音是震天地、撼日月、泣鬼神的声音,这声音是采蒲台人民宁死不屈的精神,这决不是一般的否定的声音,而是一种中华民族的骨气。
8、请同学们也挺起腰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简短有力的话吧!(齐读)
9、学到这儿,我们应该理解“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的真正含义了。(指生说)
(赞扬采蒲台人民在敌人的血腥屠杀面前,敢于以高昂的斗志回击敌人,粉碎敌人的阴谋,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是——最好的。
五.写体会,谈感受
同学们,老师现在的心情很不平静,我想大家可能也都很激动。我们的心中一定都涌起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我们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那么,就把你积郁在胸中的怒气,把你对英雄们的敬仰通通倾吐出来吧!
1、学生写体会,谈感受(提示只写一个方面:敌人、英雄、自己)
2、小结:说的多好啊,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虽然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侵华日军的罪恶却不能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让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让我们永远记住白洋淀人民那宁死不屈的声音——(生齐读:没有,没有……话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走过四季
- 童年趣事
- 小桥流水
- 我和妈妈扣“元宝”
- 期末复习
- 我的友谊褪了色
- 我和书的故事
- 何方?家!
- 爬山
- 爱的巧克力
- 青春梦回
- 竹筒饭
- 我从阅读中学到了语文
- 天,地,心
- 我喜欢
- 形体特点对古文字考释的重要性研究
- 试论中国蒙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 浅论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
- 征收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分析
- 海洋石油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分析
- 浅谈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与创新
- 探析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对中美日三边关系的影响
- 民营银行的生存环境及发展策略分析
- 运动对肥胖症减肥效果影响因素
- L复仇案及其相关问题
- B2B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转型升级路径分析
- 农民工“弃保”现象初探
- 石家庄市灵活就业者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 农村小额贷款使用分析
- 网络商店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析
- 12 景阳冈重点问题解析
- 11 将相和参考教案二
- 14 夜莺的歌声参考教案二
- 10 草船借箭重点问题解析
- 10 草船借箭学习要点提示
- 13 十六年前的回忆
- 浙江省义务教育第十二册第七单元教案2
- 12 鸟的天堂 参考教案二
- 14 夜莺的歌声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 17詹天佑生字:挠
- 10 草船借箭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 《少年闰土》
- 12 景阳冈参考教案二
- 18 延安,我把你追寻重点问题解析
- 12 景阳冈参考教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