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6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活动课《一堂别开生面的歇后语活动课 》教学设计
笔者曾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语文活动课《漫游歇后语王国》,感触颇深。
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浅显易懂的表意内容,语言幽默的表达效果。小学生掌握一些歇后语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引领学生主动挖掘歇后语宝藏呢?这位教师的尝试无疑是成功的。
巧设情境,活跃思维
在这节课中,教师的身份是导游,学生便是游客。活动刚开始,导游向游客讲述了一个故事: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歇后语王国,那里有许多居民,他们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每天过着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的平静日子。有一天,来了两个外地人,见这里环境幽雅,人们悠然自得,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东看看,西看看,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于是,向正在下其的一老一小打听,小孩是茶壶里煮饺子----满肚子的话说不出,老人说:“你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吧?来者道:我可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哟,你不说便罢,别赖好人,说不定有一天,我们那比你这里强百倍,来个“砌墙的砖头---后来者居上”。老者回答:“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声情并茂地描述,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活动中,导游带领大家游览了动物园、故事园、数字园,还观看了歇后语表演。每游览一处,导游便会相机抛出一系列有趣的歇后语题目,使孩子们在愉悦的身心的同时,更有思维的火花的碰撞。
正确引导,训练表达
歇后语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各个方面,要真正掌握并不常用而又如此有趣的歇后语,平时要注意留心积累,同时还要恰当运用,学会表达。
在这节课里,教师设计了歇后语表演台,让学生围绕一个歇后语的意思,发挥想象,表演小品:一学生戴着老鼠的头像,在“街道”窜来窜去,几个女同学举起棍棒跟着追打。这时,老师问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一条什么歇后语?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接着,一个男同学兴致勃勃地站起来说,我来给大家表演一个。他拿着本子卷成的喇叭,伸向窗外吹起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他表演的是什么歇后语吗?”“隔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表演使同学们对这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导游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动物园、用找朋友的形式,找出了许多带有动物名称的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发挥想象,鼓励创新
语文活动课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很多老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位老师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说说、想想、画画、看看、演演,调动学生多感官活动,高频率接受,全方位运转,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活动中,教师十分注意引导,巧妙地安排了用简笔画画出歇后语的意思,孩子们兴趣盎然,都想把自己知道的画在黑板上,有的画“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孩子们兴奋地欣赏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体会着歇后语的含义。在数学园,他们还发现了一语多义的歇后语:如:三岁孩子贴对联------不知上下;下雨天出日头------假情(晴);石头蛋腌咸菜-----一言(盐)难尽(进)。
这堂课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的口、耳、眼、嘴、手都充分自由地“动”起来了,多样的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有机地统一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机地统一了。活动中,活灵活现的课件,栩栩如生的头饰道具,色彩鲜艳的图画展示,给学生们的刺激是多感官,全方位的,由此而触发的学生灵感火花也是令人惊喜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壶嘴的盖子
- 狮子和老鼠
- 运动会记事
- 一件“丑事”
- 坏人
- 追梦
- 祖国母亲我想对你说
- 坐过山车
- 家乡的“小装饰”
- 大象的传说
- 春是什么颜色的
- 一次有益的扫墓活动
- 蚊子的自述
- 郊游五部曲
- “梦想”,“渴望”
- 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研究
- 论中国企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条件
- 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外部环境分析
- 从资源型城市转型看领导决策
- 我国OFDI促进国内技术的实证分析
- 基于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五禽戏习修
- 三大主流国际关系流派对安全的认知与实践途径
- 浅谈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浅谈二十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变革与藏族“新文学”的兴起
- 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现状及财务整合风险分析
- 劳工标准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研究综述
-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研究
- 读巴菲尔德《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 基于回归模型分析的快递服务业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 中国百货商场的转型探讨
- 《燕子》课文
- 《燕子》教学札记
- 《燕子》说课设计
- 《咏柳》问题探讨
- 《燕子》教学札记
- 《咏柳》教学设计
- 《燕子》教学札记
- 《燕子》问题探讨
- 《燕子》问题探讨
- 《燕子》教学札记
- 《燕子》问题探讨
- 《燕子》教学札记
- 《燕子》其它杂项
- 《燕子》问题探讨
- 《燕子》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