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6《荔枝》|人教版
6《荔枝》|人教版
课文简析
《荔枝》是新选入的一篇文章,作者肖复兴。乍看题目,文章似要介绍荔枝,细读会发现,作者是在通过第一次买荔枝、与母亲吃荔枝以及母亲临终前为母亲买荔枝等几个细节的回忆,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十分重视朗读,要还朗读以正当的地位,而不能仅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荔枝》一文,文不甚深,对于高年级同学来说,作者要传达的意图也不难体会,况且,孩子们已储备了相当的能力与经验。因此,可完全采取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教学思路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2.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北大荒在什么地方?你能讲讲有关北大荒的一些故事吗?
课文不是在写荔枝,而是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出来?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了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这一过程相当重要,也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些偏差等等。
三、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四、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五、课外引伸
1.可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秘方
- 生活
- 梦想
- 成长的烦恼
- 学习
- 记住
- 寂寞
- 朋友
- 青春
- 家的故事
- 生活
- 记忆
- 用什么回报您——母亲
- 责任
- 我们都是好孩子
- 童年经验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
- 常态青春的激情书写
- 论通过网络文学培养青少年“仁善”的审美观念
- 论《西厢记》张生形象的双重性
- 试论《平凡的世界》的崇高美
- 《秦腔》:聚焦个人的写作
- 《灿烂千阳》的新历史主义特质
- 《庄子》中讽喻修辞所承载的思想内涵
- 浅析李瓶儿性格转变的原因
- 《人间天堂》的存在主义解读
- 迟子建小说暴力主题的美学阐释
- 天山下的牧歌
-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形成因素分析
- 晚清白话运动与五四文学革命的联系与区别
- 浅析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爆竹声声 教案教学设计
- 万里长城 教案教学设计
-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 教案教学设计
- 趵突泉 教案教学设计
- 李时珍 教案教学设计
- 赵州桥 教案教学设计
- 新型玻璃 教案教学设计
- 称赞 教案教学设计
- 春联 教案教学设计
- 火烧云 教案教学设计
- 西门豹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教案教学设计
- 长城 教案教学设计
-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别董大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