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1
《狼牙山五壮士》写法引读教案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写法引读教案设计
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其写法为中心,以理解课文内容为重点,以“壮士”为突破口,把握整体,重点引读,使学生弄清其内涵,在此过程中,学习写法,落实双基,提高认识,从而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点题、破篇,引选材
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一开始就紧抓“壮士”一词设计下列思考题:
1.“壮士”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指谁?
2.为什么称五位战士为“壮士”?
3.课文选择了哪些事例来说明“壮士”的行为?
通过上述思考题的引读,让学生明白“壮士”是指勇敢豪壮的人。本文的“壮士”是指五战士。因为他们在掩护群众转移,狙击敌人的战斗中勇敢杀敌,在弹尽枪绝的情况下毅然跳下悬崖,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选择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峰顶歼敌”、“英勇跳崖”等事例。这样点题引篇,学生很快就会弄清“壮士”的内涵,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二、破篇引段,分详略
在学生初步弄清了“壮士”的含义,了解课文内容后,再以“壮士”为重点,引导学生阅读最能表现五战士“壮士”行为的“诱敌上山”、“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三个重点段,教学中可用“哪些事例最能表现五战士的壮士行为”这一思考题把学生引向上述三段,然后再通过作者的详细描写,抓住重点词句和用挂图深刻理解五位战士的壮士行为。深化壮士的内涵和外延。使五位战士的高大形象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连段引路,归纳中心
通过上述环节,学生充分理解了“壮士”的含义,通过引读“接受任务”和“诱敌上山”两段,使学生深刻领会全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中心。使学生获得对全文深刻而系统的理解,初步分清详略。
四、综合比较,引导写法
上述两步既使学生快、准、深地理解课文内容,又为学习“详写和略写”做了有益的铺垫,因此,应立即引导学生通过综合练习,比较分析,分清详略,来学习写作方法。通过再次引读,弄清哪些地方详写?详到什么程度?哪些地方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体会出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明白详略得当、层次分明的道理,达到详而不繁,略而清楚,为完成本单元的写作训练重点打下坚实基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窃读记”
- 爸爸,请您理解我
- 写给我90后的兄弟姐妹们
- 那一瞬——魏圣坤
- 花
- 豆角生长记
- 成长计划
- 童年趣事——参观部队
- 雨真大
- 香草味阳光,矿泉水笑容
- 小学4~6年级:填坑
- 梦想——在人间
- 小学1~3年级:春天的脚步
- 雨中情
- 初中1~3年级:亲爱的妈妈
-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及其改进
- 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 浅谈设备安装企业内部财会控制思路
-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 单位财务管理研究
- 浅谈新农合基金会计的核算
-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分析
- 浅析企业票据融资业务的会计核算
-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制度创新方法
-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初步探讨
- 宁波大学生商业企业创业现状及改善措施的研究
- 中越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 浅谈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问题及对策
-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学设计
-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教学设计
-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教学设计
-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学设计
-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学实录
-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课文
- 《葡萄沟》片断赏析
- 《葡萄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