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7
《草原》教案设计(一)
《草原》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的】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 】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
19.草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醉中仙”老爸
- 再谈李斯
- 我的老师
- 我,就是这样
- 我的奶奶
- 深绿色的思量
- 惨死的猫
- 苦命的人生
- 老师
- 一个“怪人”
- 亲情
- 未了情
- 我的天地
- 父爱
- 桅子花开的季节里
- 所有鲸鱼都在海面以下
- 《逆向奔跑》编后记
- 探访胡雪岩故居
- 我们谈到落日……(组诗)
- “李自成怪圈”与“克伦威尔法则”
- 福建小说的分量
- 回乡的雨(组诗)
- 坊巷,梦境穿过时光
- 一次以《如何看待日本地震》为主题的班会
- 隐藏的文学面孔
- 悄然崛起的福建小说家群体
- 奖品(外九首)
- 福建小说:在崛起中寻求突破
- 谈谈80后的文学青春
- 生态危机与大自然文学
- 公输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 想和做-教学教案
- 让课堂充满民主-教学教案
- 《惊弓之鸟》教学片断赏析
- 高粱情 教案-教学教案
- 晏子故事两篇 教案示例二-教学教案
- 泪珠与珍珠-教学教案
- 范进中举 教案示例-教学教案
- 气候的威力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 林海 教案-教学教案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及点评
- 《孔雀东南飞》教案
- 夕照教案-教学教案
- 时间的脚印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 《暮江吟》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