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4
《我爱故乡的杨梅》观察指导式教案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观察指导式教案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具有指导阅读和写作的双重任务。教学本课应该紧紧围绕“怎样观察事物”的单元重点训练项目,通过观察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课前自读,感知“观察”
常言道:“有的放矢”。学生课前自读,不能没有目的地读,应该是心中有“的”。可设计如下问题:
1.课文是写什么的?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
2.哪一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杨梅果有什么特征?
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
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课内自读,学会“观察”
1.抓住特点观察
作者为了赞美杨梅树,抓住它的枝、叶、果的特征进行观察。
如写杨梅树的枝和叶,用了“四季常绿”、“一片片”、“狭长”等词语,以及“吮吸”、“舒展”、“欢笑”等人格化的动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杨梅树的外形美。
再如为了赞美杨梅果,作者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经过多次细致入微的观察,从形状、颜色、滋味三方面突出了它的特征。
形状: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柔软
颜色:淡红→深红→黑红。
滋味:又酸又甜→甜津津。
2.突出重点观察
作者写了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其中重点观察了杨梅果,这段内容写得十分详细,是课文的重点段,而写杨梅树仅用几笔带过,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按顺序观察
作者观察杨梅,先从整体上观察(杨梅树),后从部分(杨梅果)进行重点观察。根据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文章的思路,全文可分三段:
作者赞美故乡的杨梅,是为了表达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在观察和描绘时,能抓住特点,突出重点,并做到了“言之有序”,才使得文章“言之有物”,很好地表达了中心。这样,学生不但领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还学到了不少的写作知识。
(三)课后习作,指导观察
在学生领悟了课文的观察方法后,应该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进行实物观察和写作训练,更好地巩固、运用“观察”,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习作训练时应该注意:
①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果树进行观察并仿写。
②在仿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创新,如既可写植物,也可写动物,还可以状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追梦
- 一件“丑事”
- 一次有益的扫墓活动
- 郊游五部曲
- 祖国母亲我想对你说
- 大象的传说
- 春是什么颜色的
- 坏人
- 蚊子的自述
- 壶嘴的盖子
- 运动会记事
- 家乡的“小装饰”
- “梦想”,“渴望”
- 坐过山车
- 狮子和老鼠
- 浅谈二十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变革与藏族“新文学”的兴起
- 基于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五禽戏习修
- 劳工标准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研究综述
- 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外部环境分析
-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研究
- 从资源型城市转型看领导决策
- 论中国企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条件
- 三大主流国际关系流派对安全的认知与实践途径
- 我国OFDI促进国内技术的实证分析
- 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研究
- 浅谈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中国百货商场的转型探讨
- 基于回归模型分析的快递服务业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 读巴菲尔德《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 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现状及财务整合风险分析
- 《燕子》教学札记
- 《燕子》其它杂项
- 《燕子》说课设计
- 《燕子》教学札记
- 《燕子》问题探讨
- 《咏柳》教学设计
- 《燕子》问题探讨
- 《燕子》问题探讨
- 《燕子》教学札记
- 《咏柳》问题探讨
- 《燕子》课文
- 《燕子》教学札记
- 《燕子》教学札记
- 《燕子》教学札记
- 《燕子》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