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雕凤凰》的两种教法设计
《雕凤凰》的两种教法设计
《雕凤凰》是一则寓言故事。它重点叙述了人们对木匠雕凤凰时和雕成凤凰后的不同议论、反应,揭示了这样的道理: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和判断事物,不要在没有了解事物的完整的真面目前,就随便发表意见或轻易下结论。根据教材特点,可设计如下两种教法。
一、反复比较 领悟寓意
先在比较中划分段落。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粗读课文,主要内容有了初步印象后,可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划分段落。
1.内容上的比较:
①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②哪里写雕凤凰前?哪个词作了提示?哪个词描述人们的情态?
③哪里写雕凤凰时?从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了哪些人的哪些情态?
④哪里写雕凤凰后?从文中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③按事情发展顺序本文可分几段,怎么分?各段重点写了些什么?
2.写法上的比较:
①围绕木匠雕凤凰的事情,围观的人在雕凤凰时和雕成凤凰后有哪些不同的议论、反应?
②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议论和两种人的不同反应构成一种什么样的写法?
③文中第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作用是什么?(交代起因、点明文题)
④注意文中两个大层次的对比,试给课文划分段落并写出大意。其次在比较中把握关键。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教者可抓住三种比较引导学生把握关键,突破难点。
1.围观人的两次议论比较:
①凤凰还没有雕成时,围观的人是怎样议论的?有哪几种议论?划出议论中的关键词语。
②他们议论时是怎样的情态?说明了什么?
③凤凰雕成后,围观的人又是怎样议论的?有几种议论?划出议论中的关键词语。
④围观人的两次不同议论中,哪一次正确?为什么?
⑤作者借这两次不同的议论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白胡子与围观人的不同反应比较:
①雕凤凰时,白胡子老头与围观人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②白胡子老头为什么仍“津津有味地欣赏”?说明了什么?
③白胡子老头与围观人的不同反应构成什么写法?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3.木匠雕凤凰时和雕成凤凰后的情态比较:
①木匠开始雕凤凰时是怎样的情态?说明了什么?
②木匠遭到讥笑时又是怎样的情态?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③木匠给凤凰点睛时,又有怎样的情态?与首尾中的哪些词语相照应?
④木匠一如既往的情态举止说明了什么?
在上述比较中,教师可辅之以下列板书,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把握重点。
雕凤凰(板书)
最后在比较中领悟寓意。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结合上述板书,启发学生思考后填上括号中的内容,再在比较中领悟本课的寓意:①木匠并不因围观人的讥笑而丧失信心,从中说明了什么?②白胡子老头也不因围观人的“七嘴八舌”而改变自己的正确主见去附和,这说明了什么?③围观人“羞愧”的原因是什么?他们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④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详略、人物的主次等方面去分析、比较出本文的寓意。
二、仔细品味明白道理
首先在品味中理解课文。
1.品味结尾,感知整体。
①课文结尾告诉我们,在围绕雕凤凰的不同议论和反应上,谁对谁错?为什么?
②文中结尾告诉我们,课文主要写谁?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开始的时候,你们是怎么议论的?现在呢?因此本文采用的是什么写法?给课文划分段落,标明段意。
2.品味重点,理解课文。
①“当凤头、凤尾还没雕成,羽毛也没刻完的时候”为什么“围观的人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七嘴八舌”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如果把“七嘴八舌”换成“各抒己见”好不好?为什么?
②围观的人们议论时有哪些情态和语言?有这样的情态和语言说明了什么?联系下文想一想他们后来“羞愧得低下了头”的原因是什么?
③人们议论中的“简直像”、“倒像”换成“有点像”、“好像”好不好?为什么?
④白胡子老头与围观人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构成什么样的写法?如果把文中的原句改成“只有一位白胡子老头呆在那儿心不在焉地看着”好不好?为什么?
⑤围观的人是怎样散开的?与下文中怎样赶来形成什么写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⑥前面的“七嘴八舌”三种议论与后面的“齐声称赞,一致惊叹”又构成什么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⑦文中哪几处写到木匠?木匠并不因别人的讥笑而停止雕刻,说明了什么?
⑧本文主要写围观人还是写白胡子老头、木匠?
其次在品味中明白道理。
①本文为什么要详写围观人前后两次不同的议论?这样写与文章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②围观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议论错了?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夸奖对了?从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③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以后分析判断事物应怎样?不应怎样?
最后在品味中布设板演。
结合上述品味,让学生在品味中板演填表,使他们对作者思路有完整的了解,并起到消化巩固强化、辨别详略、理解寓意的教学效果。
《雕凤凰》板书设计
此板书围绕“①围观的人们开始是怎么议论的,后来又是怎么议论的,②围观人的态度与白胡子老头的态度有何不同,③木匠对人们议论采取什么态度”这三个问题,抓关键词句,设计了“凤凰展翅飞翔”的板书。中心用一个椭圆(凤凰之身),表示课文以木匠雕凤凰为中心线索;两旁用色彩鲜艳、相互对立的直箭头、弧前头(凤凰双翅),表示人们在木匠雕凤凰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比鲜明;底下用一个直箭头(凤凰之腿),表示白胡子老头立场坚定,不人云亦云;椭圆中间一对笔直、醒目的箭头,含蓄而巧妙地暗示了“我们要像木匠那样,只要认定一条道路,确定了一个目标,不管他人怎样评说,都要坚定不移,自始至终地走下去”这一做人道理;最下面的“白胡子老头”用“口”将其圈住(凤凰之足),表示我们要像白胡子老头学习,而不要像围观的人们学习,“在一件事还没完成时,不要随便议论;一定要等到事情全部完成再发表意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海南岛游记
- 快乐的星期天
- 续写《一包胖大海》
- 到农贸市场买菜
- 老师、警察和清洁工
- 盼望达到
- 美术作文兼顾课
- 我的母亲
- 我又回到了乌镇
- 我有一位好老师
- 打雪仗
- 农贸市场
- 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 续写《一包胖大海》
- 买螺蛳
- 浅谈晚清传教士的反儒观念
- 《资本论》商品章的逻辑解析
- 物的本土溯源与外来翻译
- 图书馆员“边缘化”现象与防治策略探讨
- 从历史文献看唐代官吏管理制度
- 关于如何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功能的分析
- 演进与超越:新型城镇化政府法治之维
- 经典小说摹写人生幻象的“杂色性”美学特征
- “三个导向”与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 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内容与原则
- 中国梦与美国梦之比较
- 论废名诗评中的“自然”
- 浅谈案件信息公开与提升执法公信力
- 论梁启超对《桃花扇》的接受与研究
-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目的性
- 《唯一的听众》教材理解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 《杨震暮夜却金》教学设计
- 《杨震暮夜却金》电子教材
- 《杨震暮夜却金》教学札记
- 《唯一的听众》相关知识
- 《唯一的听众》片断赏析
- 《尊敬普通人》课文
- 《唯一的听众》教学札记
- 《唯一的听众》教学札记
- 《尊敬普通人》教学设计
- 《杨震暮夜却金》教学札记
- 《唯一的听众》教材理解
- 《唯一的听众》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