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31
《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
《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语文,讲的是一位盲妇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巴黎的街头乞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没人给她施舍,一位诗人在木牌上加了一句“春天到了”,情况就完成不同了,各种各样的人都慷慨解囊,因:为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引起了人们对盲妇人的同情。从故事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语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魅力,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从故事中体会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体现课插图的投影片
学生:前留意广告词,收集自己喜欢的广告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了《加了一句话》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加了一句什么话?谁加了一句话?加了一句话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加一句话等。)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同学、老师,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看看通过自读课文,弄清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在书上做上记号。
三、小组合作交流,解答疑难。
1、分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所得,讨论疑难问题。
2、假如你当时就在场,你会怎么想?
教师巡视适时检查:
①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如:佝偻、衣衫褴褛、绅士、风烛残年。
②对重点问题: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天到了”就有这么大的魔力的讨论。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妇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1)老婆婆,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2)先生,你为什么要给这位盲妇人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
(3)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什么要把钱给她?
(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给她钱?
通过采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春天来了,我什么都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感悟语言的魅力,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谈谈读了最后一段话的感想。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谈话激情:春天,万紫千红,到处莺歌燕舞,和风送暖。人们沉浸在对春天的美的享受中,而那位盲人却看不到这人间最美好的季节,是多么的令人同情。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人们思想的变化。
2、指导学生用抒情的语调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春天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什么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
五、拓展训练:
“加了一句话”后,人们对盲妇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场面一定很感人,请把当时的场面描写下来,注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动物乐园
- 元旦
- 空旷的沉默,往昔纯真的梦
- 飞翔
- 看着六月的阳光,期待明年花开
- 母爱
- 一件令我惭愧的事情
- 我的山西之行
- 欢乐小天使
- 永远的樟树林
- 说舍得
- 放飞小鸟
- 最好的奖赏
- 童年趣事
- 齐心协力
- 如何打造一场《穹顶之上》式的成功营销?
- 朋友圈广告能否激进微信商业化?
- 内容营销:从讲故事开始
- 武媚娘的胸没了,天天P图却火了
- 颠覆传统年会:2015中国孤独者粘会震撼广州
- 左右傍上特斯拉 大玩跨界合作
- 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九大危机
- 创业者的盛宴才刚刚开始
- 分众每年砸2亿元试错移动
- 摩托罗拉又回来了
- 给公司找个“业余爱好”
- 红包大战红了谁?
- 新常态下,“小企业”会有“大作为”
- 海尔转型的药方:人人创客
- 老干妈“逆营销”背后的营销规律
- 19.* 让我们荡起双桨
- 12 瀑布 一、教学要求
- 22.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 11.*雨
- 24.千里跃进大别山
- 注意段与段的联系 (读写例话)
- 基础训练6 第一课时
- 基础训练1 一、教学要求
- 19.古诗两首
- 21 李时珍 一、教学要求
- 24.古诗二首
- 13.美丽的小兴安岭
- 15.放风筝
- 21.手术台就是阵地
- 20.“你们想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