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1
备课和讲课要进行再创造——三上《詹天佑》
《詹天佑》一课教学快结束时,我设计了让学生给京张铁路取名的教学环节,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扩散思维,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现实录如下。
师: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记响亮的耳光!现在,请同学们为这条铁路取个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学生情绪激昂,踊跃举手:
——詹天佑路。因为这是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为了纪念他,取这个名字。
——争气路。这条铁路修筑成功,实实在在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爱国路。爱国热情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修筑成功又是爱国精神的具体表现。
——中国路。这是中国人民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成功路。这项艰巨的工程,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中国当时科技落后,詹天佑却克服艰难险阻修筑成功了。
——“人”字路。这是詹天佑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这条铁路的主要特征。
——光荣路。这条铁路使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无尚光荣、无比骄傲。
师:你们给京张铁路取的名字真好,尽情赞颂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热情,也表达了同学们对詹天佑的怀念崇敬以及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现在,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名字,填在课文的插图上。
《詹天佑》一课我已上了三遍,但我总觉得只有第三遍才上得成功,原因是备课和讲课中进行了再创造,注意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前两次上这课,虽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效果不见得好。我也听过别的老师上这篇课文,发现不少学生并没有弄懂课文中的难点。在这篇课文中,有关修筑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人”字线路的两段课文最难理解,并非是“书读百遍”,就能“其义自见”的。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阅历浅,即使看挂图,也因是平面图而难以理解。
第三次上《詹天佑》时,我想,怎样才能使学生既有兴趣又容易理解呢?应该让学生对这几个工程有立体感,还要让他们进入角色,来当詹天佑,当小工程师。
于是,在上《詹天佑》第二课时前,我让两个学生抬来了一盆沙子倒在小黑板上,又让他们把沙子垒成“山”,拍紧。学生围上来好奇地问:“贾老师,下节上什么课呀?”“下节不是语文课吗?”“语文课怎么要沙子?”我笑笑:“大家猜吧。”为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
上课了,学生都望着讲台上的“沙山”。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指着“沙山”说:“这座‘山’就是居庸关,一会儿要变成八达岭,最后要变成青龙桥附近的陡坡。现在大家先读詹天佑是怎样开凿居庸关隧道的,谁读得认真谁就能当小工程师,上来开凿居庸关隧道。”读完,大家争着当小工程师。“小工程师”走上讲台,用两支铅笔同时从“山”的两端向中间插,表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隧道。我问:“这样开凿隧道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答:“如果测量不准,计算不精确,两头的隧道就会错开了。”学生从中体会了詹天佑的话:“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开八达岭隧道,工程更艰巨了。“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小工程师”上来开凿八达岭隧道,先用两支铅笔从“山”两端向中间插,再用一支或两支铅笔从“山”的顶部向下插。我配合讲解,学生很快就弄懂了:两头向中间开凿就形成两个工作面,一口直井分别向两头开凿,也形成两个工作面,两口直井形成四个工作面,几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工期就大大缩短了,这充分反映了詹天佑高超的才能和技术。
讲到“人”字形线路,这座“沙山”又成了青龙桥附近的陡坡。我指着“陡坡”问:“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不是走弯路了吗?”大家抢着答:“坡太陡,火车根本上不去,‘人’字形路减小了坡度。”我又问:“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也涉及这个减小坡度的道理?”过了一会儿,有学生叫道:“《挑山工》!”“对了,挑山工上山走的是折尺形线路,就是为了减小坡度。又如环山公路的设计也是为了减小汽车上山坡度,骑自行车上山走‘之’字形线路也是同样道理。”我说。然后让“小工程师”在“坡”上架设“人”字形线路,学生争先恐后地上来用铅笔或尺子“架铁路”。
“人”字形铁路修好了。“谁来当火车司机,开火车?”我问。“我来,我来!”学生兴致勃勃。“火车司机”用一支圆珠笔或一支粉笔当火车,先做了“车头”“车尾”的标记,就开始“开火车”了。“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火车司机”边演示边讲解。
下课铃响了,还有学生要上来“开火车”。这堂课,好动的、调皮的学生都得到了动手、动口的机会,他们听起课来也很专心了。同样一课,过去用三四课时学生还没全弄懂,现在两课时学生就明白了,而且学得生动、活泼、有趣。一盆沙子,几支铅笔——这不是什么复杂的教具,人人皆可找到,关键是老师备课、讲解要努力进行再创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人笑
- 电影
- 雨城流过的盛夏记忆
- 此去经年
- 一个人的记忆
- 一个人
- 思忧
- 大学
- 品味糖果
- 态度
- 现实的窗台
- 寂寞的孩子
- 如此乞丐
- 考试
- 文字岁月
- 大面积烧伤后整形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
- 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治疗分析
- 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
- Party月白嫩微信秘籍出击! 水润素颜白净到底,美翻整个冬季!
- 如何拉长身高缓解慢性关节炎?
- 2007―2012年白银市第八中学学生健康体检状况分析报告
- 清代国家摔跤组织“善扑营”考略
- 婴幼儿贫血患病影响因素分析
- 休闲时代下的体育审美初探
- 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在微创保胆取石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 番茄苦丁茶 酸酸苦苦奇怪搭配1月瘦10斤!
- 女神邓丽欣的美肤养成术不可或缺的素食
- 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申办遇冷及其应对策略
- 邓丽欣的甜品世界 甜蜜芝士中的瘦身新奥秘
-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35例效果观察
- 火车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 《 ɑ o e 》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 教案教学设计
- 识字7 教案教学设计
- 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 教案教学设计
- 《蛇与庄稼》参考教案(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地球爷爷的手 教案教学设计
- 凶兔和小灰兔 教案教学设计
- 兰兰过桥 教案教学设计
- 棉花姑娘 教案教学设计
- 口语交际六一儿童节 教案教学设计
- 《a o e》教材解读一
- 草地夜行(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a o e 》教材解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