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23
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制第十二册
学生视角:
延安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党中央的所在地,人们都说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作者为什么要追寻这样一个地方呢?在革命胜利这么多年以后,追寻延安又有什么意义呢?
难点: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拉近学生的认识距离,有助于深刻理解全诗的思想内容。
教师思考:
本文属略读课文,是一首新体诗,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生动而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神,热情地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全诗不但节奏感强,韵律和谐,而且结构整齐,感情强烈,适于朗读。教学时,应注意充分利用收集的资料和文中的有关诗句和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要充满对延安的崇敬和赞美,使学生沉浸在崇高美好的课堂氛围当中,在领会诗歌思想感情的同进,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
重点:1、了解诗中具体事物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设计特色:分组选学, 合作拼接,诵读感悟。
信息资料:搜集有关延安的背景资料(文字介绍、图片、音像等)
教学要求:
1、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领会延安精神产,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了解背景。
你听说过延安吗:你对它了解多少?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材料展示出来,丰富知识,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于展。)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 读诗,要求读准,读出节奏,韵律,在自读基础上,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2、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
三、疏理问题,分组选学。
1、师生共同对初读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及时解决简单的问题,明确共性的或有价值的问题。
(鼓励质疑是必要的,但不要让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依赖,引导学生在敢于提问题的基础上,会提问题,是需要逐步培养的。)
2、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相关的诗节,借助手中的资料,进行组内研读。
(减小学习目标,降低学习难度,尊重学生选择,鼓励学生自主,提高学习效率。)
四、汇报交流,拼接共享。
师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收获,教师有意识地点拨评价,进行成果拼接,并结合回答,适当板书。使学生明晰全诗的结构,以便整体感知全诗内容。
五、小结升华,感情朗读。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会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六、课堂练习,扩展巩固。
1、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2、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变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祖国发展我成长
- 我与画画
- 家乡变了
- 我的噩梦“网瘾”
- 含羞草
- 疯狂的玻璃球
- 岩石与珍珠——责任
- 母亲的爱
- 《天使的翅膀》读后感
- 文具盒里的争吵
- 美丽的菊花
- 永远的五(1)班
- 朋友·伞
- 心愿
- 天净沙·秋思
- 民间借贷惹火上身
- 陈园红木 见证东兴红木产业二十年
- 有性情的家具多知音
- 红木企业民间借贷需防6大风险
- 《国木金丝楠》专号出版侧记
- 东兴红木变奏曲
- 寻找金牌“店商”
- 不吆喝的买卖
- 嫦娥奔月 红木飞天
- 沿着红路走边城
- 东兴:海陆边关一明珠
- 突破,从这里起步
- 黄小霞 从越南姑娘到红木实业家
- 东兴红木“弯道超车”
- 坤宇 兄妹唱响水木歌
- 《林海》谈课设计
- 《詹天佑》教案第二课时
- 语文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 《2008,北京》教学设计
- 两小儿辩日
-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
- 景阳冈
- 延安,我把你追寻
-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林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 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法指导
-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 十六年前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