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23 草 教学目的要求:

23 草 教学目的要求: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7

23 草 教学目的要求:

23 草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说出“离离、发、荣、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全诗的意思,知道野草的生命力很强。

3.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背诵和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使学生知道野草的生命力很强,野火是不能把它烧光的。

教学思路:

1.初读全诗,理解全诗的意思。可分四步进行:(1)整体感知课文。借助拼音读课文,使学生对全诗有个初步的印象。(2)理解诗句意思。要先弄懂诗句中的词,再理解句子意思。(3)理解全诗的意思。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练习讲出来。(4)复习巩固。通过师生共同表演小品的形式寓教于乐,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指导朗读、背诵;指导书写,完成课后作业 。可分四步进行:(1)复习生字新词。(2)指导朗读背诵。(3)指导书写田字格生字。(4)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资料:

本课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句。该诗的后四句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作于贞元3年(公元787年),当时作者才16岁,是应考的习作。据说,作者这年从江南入京赶考,他先去拜见当时的名士顾况。顾见他年轻,就拿他的名字开了一个玩笑,说:“京城的米价很贵,在这里居住不太容易啊!”后读到这首诗,大为称赞,说:“能够写出这样的诗句,在京城居住并不难呀!”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出示实物草。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小草的古诗,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简单介绍:《草》是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

二、初步感知全诗。

1.范读全诗。要求:注意听准生字字音。

2.自读诗句。要求:一目双行,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抽读生字卡片。“离、烧、尽、荣”

4.指名读诗,注意纠正不正确读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理解第一句:“离离原上草”。

(1)指名读第一句。(板书诗句)

(2)用“原”组词,课文中的“原”应该取哪一种意思?(草原)“原上草”指的哪儿的草?

(3)老师画一幅茂盛的草图,草原上的野草长得怎么样?“离离”是什么意思?(很茂盛的样子)

(4)请学生说第一句诗的意思?(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5)指导朗读第一句:“离离/原上/草。”

2.理解第二句:“一岁一枯荣”

(1)指名读第二句。(板书诗句)

(2)你有几岁?过一年你又几岁了?一年长几岁?所以岁指什么?(指“年”)一岁又指什么?(一年)

(3)画四幅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形状的图,请学生到台上来,把“枯、荣”分别贴在图下,理解“枯、荣”的意思。(枯指枯萎、荣指茂盛)

(4)指名说第二句意思?(草一年里要枯萎一次,长茂盛一次)

(5)指导朗读第二句:“一岁/一枯/荣。”

3.理解第三句:“野火烧不尽。”

(1)指名读第三句。(板书诗句)

(2)野火指什么火?(荒野上的火)尽是什么意思?(完)

(3)指名说第三句意思?(野火烧不完荒野上的草)

(4)为什么野火烧不完野草?(因为野火烧掉的只是地面上的草,而草的根在地下,没被烧死,所以,野火烧不完野草)

(5)指导朗读第三句,野火/烧不/尽。

4.理解第四句:“春风吹又生。”

(1)指名读第四句。(板书诗句)

(2)到了春天,野草又怎样?(长出来)“生”指什么?(生指生长)

(3)请学生在“春天的草”图上画出春风。

(4)指名说第4句意思。(春天一到,春风一吹,野草又长了出来)

(5)指导朗读第四句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全诗内容。

1.齐读全诗。

2.指名说全诗意思?(原野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每年都要枯萎,茂盛一次,野火烧不完原野上的草,春天里春风一吹,野草又全部长了出来)

3.学了《草》之后,你觉得野草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生命力很顽强)

4.师总结: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我们也应该学习小草的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

五、复习巩固。

和学生共同表演小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老师当学生的爸爸、奶奶、哥哥等,要学生把今天的诗读给他听,听后装作不懂向学生提一些问题,如:是李白写的吗?岁、枯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来答)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用卡片读字词,并说说字词意思,特别要注意“离离、岁、荣、枯、尽”等词的意思。

二、指导朗读。

1.自由小声读,要读得正确,流利。

2.老师范读,读出停顿语气,以下是参考: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学生小声读,注意体会诗歌感情,注意停顿和语气。

4.采用个人背,齐背,男女生齐背,小组背等形式,做到人人会背,不漏掉一人。

三、指导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

1.分析字的结构,说出认字的方法。

2.具体指导写字。

(2)荣,上中下结构,中间“冖”要写宽一些。

(3)烧,左右结构,强调右上不要加点。

(4)尽,强调“尺”下两点是上下排列。

四、做课后第二、三题。

(颜艳)

写字训练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读8个左中右结构形式的字,了解左中右结构字的几种形式。

2.观察每一个左中右结构字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掌握8个字的笔顺。

3.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挺、腿”两个字的结构形式和书写顺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出示字形,了解左中右结构类字的形式。

抽读字卡: 1.棚、谢、激、蜘、猴、辩。

2.挺、腿。

二、观察比较。

1.三组字相比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出了什么?

2.观察“棚”字,左中右三部分宽窄、高矮怎么样?(宽窄差不多,高矮不等)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每部分要写得窄而长,右边部分“木”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用上面的方法,观察比较“谢、激、蜘、猴、辩”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写能力。(学生看写,教师具体指导)

(1)谢:左中右三部分宽窄、高矮都不相等。左边部分较窄,中间部分略宽。“身”的第七笔不要写得太长。

(2)猴、激:三部宽窄不等、高低差不多。“猴”中间的单立人的撇要写短些,单立人的右边不要多加一小竖。“激”右边的反文旁,不要写成折文旁。

(3)蜘:三部分宽窄、高低都不相等。左中两部分要写得窄些,整个字才见方。中间部分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4)辩:中间部分窄且低,左右两部分结构相同。左边部分的最后一笔是“竖撇”,收笔时不宜往左上挑。右边部分的最后一笔竖要比左边部分最后一笔竖撇略长一点。

4.(1)观察比较:“挺、腿”二字与上述各字的结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由左中右三部分组成,但这两字的中右部分又形成了半包围的形式)(2)书写时,这两个字的笔顺与前面的字有什么不同?(不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书写,而是先写左右,后写中间)(3)这两个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三部分宽窄、高低都不相等)(4)书写时,这两个有什么共同处?(两字的左边部分要写得窄而长,右边部分要写得比左边部分稍宽些)(5)这两个字书写时又要注意什么?(“挺”字右边部分最后一横要比上横短。中间部分的上边不要多加一点。“腿”字右边部分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三、课堂练习书写,师生共同择优评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书杂感
环保建议书
朋友
神秘的音乐
母亲,其实我懂你
等待花开
我的父母没有自己的生日
童年趣事
学习雷锋精神感悟
致刘翔的一封信
My Musical生活
我的夏令营之旅
35班之最
未来的房子
假如我有一只神笔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探讨
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因素及其2014走势分析
怀柔区2014年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用金融学的逻辑视角来看循环经济
南宁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浅析秦皇岛市产业集群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对外贸易及投资的影响研究
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与实践
杭州生活垃圾焚烧工程二期项目投资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应对策略
浙江海洋生物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增加农民收入思考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泉州市房地产业长远发展的建议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小松鼠找花生》课文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札记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札记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小松鼠找花生》教材理解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实录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札记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