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7
《黄河象》逆推教案设计
《黄河象》逆推教案设计
《黄河象》是一篇科普小品。写的是科学家根据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假想了这头黄河象的来历。“科学家们是怎样想象黄河象的来历?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这是全文的重点。根据教材自身特点,采用逆推法教学,从中教给学生由已知求未知,从结果推原因的追溯性的逻辑推理方法,从而突破了课文的重点、难点。这种“逆推”教学按三步进行。
一、找已知明结果
找出已知,是为了使学生明白科学家之所以这样想象的依据。在教学第一段时,先让学生理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有两大特点:“高大”和“完整”,再提问:①这两个特点中,哪一个特点写得比较详细?②你从第一段中哪些地方可看出这具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得很完整?待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出化石保存完整的语言因素后,教路突然一转,以设悬念:“黄河象骨骼化石为什么保存得如此完整呢?它是怎样发掘的呢?”一下子拉到第四段(最后一段)的内容。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明白化石保存完整的两个原因:1.上级的正确指挥;2.黄河象失足落水后在原地没动。紧接着用:“你怎么看出来的?”进行追踪提问,以达到如下认知:
失足落水←斜插沙土、脚踩石头
原地没动←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
然后直奔课文本质所在,设问:科学家怎样推想出它是“失足落水”的?依据何在?以大跨度的跳跃,形成了溯源教学的起点。
二、导逆推溯原因
承接以上设问,即进入对第三段的学习。教学时,先让学生看二、三、四节,要求学生用三个字分别概括这三节大意。当学生用“热、渴、陷”三字概括后,并不急于让学生学“热”一节(第二节),而是引导学生议果——“陷”(即第四节)。
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陷”字,开动脑筋,自己对第四节设计问题,并从中选取较合理的问题(如:黄河象是怎样一步一步陷于淤泥而死的?)让学生读读、圈圈、想想、议议。与此同时,还注意让学生在学习第四节时不忘第四段中的“已知”,让学生懂得科学家的这种假想并不是凭空臆想,而是有根有据的。如由“脚踩石头”可想到“右脚踩在椭圆形石头上往下陷”;由“骨架斜插沙土”想到“身子一侧,栽进水里”的细节。这样,前后照应由已知到未知,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学完了第四节,便引导学生从“陷”这一结果进行逆向思维,通过层层因果关系的推理,让学生知道致使黄河象“失足落水、陷于淤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见下图:
接着,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如因为天气很热,所以黄河象感到口渴。)通过这一组“因果”关系句的训练,既让学生得到了思维训练,又使学生感到科学家假想黄河象来历之周密和合理。
三、练顺推求验证
为了使逆推教学既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作者的写作思路,在“溯原因”以后,又让学生顺着“热→渴→陷”的路子,练习顺推,以验证黄河象失足落水,陷于淤泥所具备的种种必要条件和科学家假想黄河象来历的充分依据。教学时是这样安排的:①让学生顺着“热→渴→陷”的路子根据板书提示复述黄河象失足落水的全过程。②完成填空:
这样,变中有序,讲练结合,既落实了“双基”,又使教路、学路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趋于同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独立
- 我的父亲
- 感言强者
- 看祖国六十周年盛典有感
- 你对我的好
- 秋天的景色
- 母爱
- 我在祖国的怀抱中成长
- 给内蒙古小朋友一封信
- 我的表哥
- 月的遐思
- 小兔送萝卜
- 妈妈
- 读《珍珠》有感
- 纸飞机
-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谈判智慧
- 古今长门同悲赋
- 企业产品成本变动原因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 浅谈如何提升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有效性
- 浅谈费孝通的《江村经济》
- 试论农村“三资”管理巩固财务制度一点体会
- 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出口与比较优势陷阱分析
- 浅谈舞台美术与舞台灯光的关系
- 关于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统一问题的探讨
- 管理会计在CSR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 浅谈列维·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
-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 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
- 企业现金流管理策略探讨
- 对高职教育开展会计技能教学改革的探索
- 《检阅》片断赏析
- 《检阅》教学实录
- 《检阅》教学实录
- 《检阅》教学札记
- 《检阅》教学设计
- 《检阅》教学札记
- 《检阅》教学设计
- 《检阅》教学实录
- 《检阅》教学札记
- 《检阅》教学设计
- 《检阅》教学设计
- 《检阅》其它杂项
- 《检阅》教学札记
- 《检阅》教学札记
- 《检阅》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