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五年制小语第五册《李时珍》一课,在课文后面的作业 中,要学生“按照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这是本册第一次要求学生按提纲分段。要求虽然不高,但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这方面的训练,教学时,就必须善加引导。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本课的分段训练,并从中学习分段的方法呢?

一、从句入手,弄清语段关系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事,文中着重写了他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课后作业 要学生按照“编写《本草纲目》”这个小标题去合并课文第3、4、5三个自然段,成为一个意义段,这对初学乍练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就成了一个难点。因此,引导学生理清这三个自然段中各个自然段里的层次,更好地掌握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按这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去归并成一个意义段,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导读时,可这样进行:

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后提问:“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药物书?”这是由“果”(决心编书)追出“因”(发现旧药物书有缺点)。抓住了这个因果关系,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就易为学生所掌握。接着再问:“你说说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结合这两道题的提问,出现下列板书:

通过比较,学生会懂得板书(1)是一段的主要内容;(2)是在(1)的基础上,为了把“缺点”明确地指出来,课文就用了三个分句作了具体的叙述。这么一“比”,本段的层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从而引导学生抓住“果”,归纳出本段的主要内容——决心重新编书。至于“因果关系”、“总分关系”等名词术语可不必讲,只要学生从分析中能获得有关语段关系的感性认识就行了。

讲读第4自然段时,提问:“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做了那些准备工作?”结合学生答问板书:

通过列表,在帮助学生弄清本段课文是怎样连句成段(按一件一件事来写,其中重点的事写详细些)的基础上,就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本段的主要内容——做好编书准备。

在上述两个自然段侧重于“扶”的基础上,到第5自然段的导读就可以“放”。因此,在学生朗读课文以后,就要学生说一说本段的各句之间的顺序,然后说出本段的主要内容——终于把书编成。

这样从讲句入手,帮助学生明确语段关系、理清层次,归纳出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对照课后作业 2中提出的段落提纲,划分第三大段(意义段)就不难了。

二、从篇着眼,讲解段篇关系

在学生初步懂得合并几个自然段成一意义段后,还可教给按过渡句分段的方法,本课第3自然段开头的过渡句就是一个好例子。讲过渡句一定先要使学生懂得上一段及下一段各讲的是什么,然后才能体会到过渡句是怎样“承上”与“启下”的。这里可用图示法来表达:

图示中的∥表示把上下两个段划开,过渡句就像是联结两个段的桥梁。抓住过渡句来分段是常用的分段法。通过本课教学,可以让学生懂得过渡句是文章转折的表示,也是分段的语言标志。

至于“篇”,固然不是三年级训练的重点,但分段毕竟是从篇来着眼的,先理解了全篇,才能从篇中分出段。在本课指导学生分完段后,可简单交代一下,段与篇的关系:一篇文章总有个中心思想,段就是围绕这个中心思想来写的。然后用下面的图示,讲解段与篇之间的关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与红领巾
爱的翅膀
我喜欢的公园
享受雨中寂静
我的自画像
都是粗心惹得祸
我懂得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唱红歌比赛
我的家乡
教师节
生活因读书而精彩
给爸爸的一封信
失败,并非只是失败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看阅兵的感受
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研究
在台就读陆生饮食消费习惯之调查分析
激励理论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青海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录取政策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关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研究
从组织变革因素角度讨论国务院改革之历程及趋势
议如何做好国家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
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公平性不足的原因浅析
国外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启示
关于城中村村民城镇化的几点思考
政府服务窗口的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简析
关于NGO参与居家养老的几点建议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民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思考及建议
论“中国梦”的社会、政治稳定意义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影响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材理解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札记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材理解
《一面五星红旗》课文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