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28
《初冬》教案设计
《初冬》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初冬》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它描写了我国农村初冬时节雾天的景色。课文篇幅短小,图文并茂。两幅插图分别展现了“雾中”和“雾后”农村的不同景象,为学生理解词义句意,提供了直观主动的语境。课文与此对应,以“雾中”“雾后”为序,文脉清晰,语言优美。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景色特点;学习生字新词,读懂描写景物变化;按提示会写“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朗读课文时,能正确读出句与句子间的停顿;能背诵课文。
本教学设计注重从观察插图着手,借助景物的具体生动的形象,组织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在比较中激疑引趣,以诱发儿童学习的动机,唤起儿童朗读课文的学习兴趣,在“看看、想想”中,释疑求解,在“读读、写写”中练词、练句。进而在朗读训练中理清句序,并指导学生运用时空法、对比法帮助记忆,进行背诵。本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练”为主线,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动脑、动口、动手。同时注意在阅读过程中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进行。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
【教学主要步骤】
一、看图激疑,学习字词
1.观察课文插图二,学习生字。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雾后景色),说说这幅画中有哪些景物,美不美?借助图中景物学习生字:芒、塔、野。
2.观察插图一,比较中学字。
引导学生与图二比较,说说同一地方,景物有什么不同。(出示“模模糊糊”)学习生字:隔、层,并带着“为什么不一样”的疑问,试读课文。
二、读文释疑,理解第一段
1.初读全文,解疑中学字。
学生试读课文,了解课文分别写了“雾中”景色和“雾后”景色。读1、4节的句子。学习生字:初、雾、茫,比较“芒”与“茫”音形义的异同。
2.细读第2、3小节,理解句子。
课文中哪些词、句写了雾很大?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有关的词句,说说意思。教师可用“纱巾遮脸”,观察图片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望不见”、“看不清”、“不耀眼”的句意。结合讲读,学习生字“淡、耀”。比较“望”、“看”不同。
3.试背第一段。
教师可按“远处”、“近处”及空中方位顺序,帮助学生理清句序,练习背诵。
三、练字练句,细读第二段
1.用比较法学习第4、5小节。
教师可指导学生与第一段对照,了解雾散后景色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应的词语:“射出光芒来”、“望得见”、“看得清”,这些词语在朗读时读重音,使雾中和雾散后的景色对比更加强烈。
2.读读练练,学习6—8节。
按“什么地方”、“什么怎么样”或“谁干什么”的句式读懂每一节的意思。学习生字“原”,口头完成练习4。
3.重点理解第7节比喻句。
让学生理解“灯笼”比作大柿子的形状,找出表示柿子多少、大小、颜色、形状的词语,完成课后练习3。
4.读中理序,指导背诵第二段。
课文第5—8节,每节开头都有一个表示方位的词语,每节写法有相似的句式。
这两个特点可用来引导学生背诵。
四、配乐朗诵,激发朗诵兴趣
配乐朗诵时,可让儿童闭目想象大自然的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老师概括初冬季节自然景色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复习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隔 野 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电视给我做主
- 拖楼板
- 猪
- 我敬佩的人
- 动脑
- 过生日
- 拎泥桶
- 有惊无险
- 下雨
- 割稻
- 收割稻谷
- 写给运动员的小诗
- 辫子
- 续《狐假虎威》
- 爸爸烧的汤
- 基于杜郎口教学模式应用于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大“亮点”
-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勘探中的应用分析
- 北宋社会思想语境中的士人绘画理论研究
- 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发展探析
- 基于网络论坛的协作知识建构学习模式
-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法治建设的综合分析
- 小述《秦边纪略》中“小河套”
- 日本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模式及特征
- 关于幸福尉犁率先发展的思考
- 国内外服务型政府鉴析
- “同心”思想是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 简论两宋时期方志的发展
- 自省思想的中外史鉴
- 加强与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灯光》教学设计
- 《奇异的激光》教学设计
- 《灯光》教学设计
- 《灯光》教学设计
- 《灯光》其它杂项
- 《灯光》教学设计
- 《奇异的激光》课文
- 《灯光》教学札记
- 《灯光》其它杂项
- 《灯光》教材理解
- 《灯光》教材理解
- 《灯光》其它杂项
- 《奇异的激光》教学设计
- 《灯光》问题探讨
- 《灯光》其它杂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