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27
夕照
教学目标 :
1、解课文内容,认识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获取美和享受。
2、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写日落的景色,同时体会作者细腻的描写方法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3、学习生字新词,感受比喻的妙用。
重点难点、关键
1、习作者对景色的精彩描写。
2、学习比喻的妙用。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激发兴趣
1、同学们,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 这如诗如画的曾引起多少文人墨客的赞。(
附:板书设计
瓦房映照图 红砖瓦房 如诗
迷人 杨树图 钻天杨
美丽 日落图 一团烈火 如画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裹上、泻下、红润、杰出、一截、燃烧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生字字形易错:裹、截、溢、燃、宛
2.理解文中重点句含义,感受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范读课文,解题释意
当我们还沉醉在日出的伟大奇观的时候,如诗如画的又显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它描绘出来!
2.板书课题
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课文?这篇课文呢?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
(《海上日出》是写景课文,这篇也是。从题目可以知道是描写夕阳的景象。)
3.范读课文(配乐)
(二)按预习要求预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请学生先讲学会了哪些生字,哪些字易错,应注意,哪些字音应注意。
字形:裹、橘、截、宛、溢、黎
字音:溜liū 溢yì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杰作: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矫健:强壮而有力。
绝纱:美好的。
宛然:仿佛,逼真地。
3.想一想作者写了夕阳的哪些景色,引导学生再次读书。
第一部分(1—2)写观察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3—7)具体描写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8)写消失。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夕阳的句子,提问:为什么说是“迷人的”“如诗的”呢?
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指名读前2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两自然段写了什么?与下文有什么样关系?(写了观察的时间和地点,引出下文“如诗”的景色)
(2)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看看“迷人”在哪里“如诗”在哪里。
(五)听写词语。
欣赏、杰作、红润、晶莹、绝妙、宛然、波光粼粼、矫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含义
3.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句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并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画出不懂的句子。
2.再次渗透读书方法的学习
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
(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
(2)查阅资料理解难句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
(4)通过多读书展开想像理解难句
(5)我们上课书学的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方法来理解句子
指名读课后练习 2(课文中把夕阳都比作了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共同解决。
3.重点理解
(1)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了。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房顶是砖瓦时,阳光射在上面是什么景象,这样不难理解这句话。(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齐地铺在房顶上,阳光起起伏伏,就像光在跳跃。这句话描述的画面是静态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动感了。画面生动活泼)
(2)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
读出自己的体会(“轻轻的”和“如纱一般”都是写太阳泛出的红色很淡和“微红”中的“微”相对)读出轻、柔语气。
(3)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你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幅工笔画什么样的,然后画出来。
(收获的喜悦是对“熟透”的石榴来说的,又圆又红的太阳挂在杨树杈上,柔和的光照在钻天杨笔直的树干和枝杈上,显得清晰。色彩明暗搭配就像一幅“绝妙的工笔画”。在天尽头形成画面,引起人无限的遐想,)引导学生想像,并试着画出来。
(4)指名读第7,8自然段,画出给你印象很深的句子
①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②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
提问:为什么给你印象深
引导学生:太阳即将落山,从“渐渐”“漫了过来”“几乎”可以看出黑暗即将来临,而从“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又看出太阳不屈不挠的抗争,从而作者激动和感慨。第②句写出作者明白太阳此刻落山又为地球另一面的人们送去温暖和黎明。因此尽管留恋,但还是赞美它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激动的心情。
四、指导背诵
1.读背交叉
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
3.先部分后整体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五、讨论课后题3
读了《海上日出》和《夕阳》,你有哪些不同感受(要学生领悟两篇课文,比较课文)
附:板书设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不可磨灭的回忆
- 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国庆60周年
- 沙漠中的绿洲,黑暗中的灯塔——感恩
- 雨
- 都是电视惹得祸
- 国庆60周年盛典——国庆60周年
- 吝啬鬼的故事
- 日全食
- 祖国祖国我爱你——国庆60周年
- 国庆的祝福——国庆60周年
- 自我介绍
- 抬起头
- 感谢我的小老师们——青春痘
- 我的人生梦想
- 我心中的北京绿色奥运
- 传统图案在T恤设计中的应用
- 上市公司员工薪酬分配公平性研究述评
- 浅析智能家居安防设施建设的趋势和模式
- 计算机安全之隐蔽软件
- 关于工会民主管理的形式与途径探究
- 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 “生态红线”制度保障研究
- 公务员养老金并轨:实质公平起步
-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房地产开发研究综述
- 浅析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启发
- 研究生生均培养成本之计量方法探讨
- 浅析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推行方法和应用措施
-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问题研究
-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势比较
-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秦兵马俑》相关知识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 《秦兵马俑》教学实录
- 《秦兵马俑》片断赏析
- 《秦兵马俑》课文
- 《送孟浩然之广陵》课文
- 《秦兵马俑》课文
- 《秦兵马俑》教学札记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 《送孟浩然之广陵》其它杂项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 《秦兵马俑》片断赏析
-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材理解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