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9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进行的一次意外危险时刻的心理测试实验。实验的成功反映了三个学生懂得要团结,要心中有他人的好品质。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部分(第1自然段):讲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要在三个学生中做个游戏。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实验取得成功的过程。在这部分先讲实验前的准备,取出实验用品;再讲教育家向三个接受实验的学生说清实验的程序和要求;最后讲实验取得成功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讲教育家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为小学生的优秀品德使他的实验第一次成功而万分激动。
1.读课文,知道教育家给小学生做了个什么实验。
2.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并从中受到要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第一课时
一、实验导入 ,揭示课题。
1.教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次实验。
2.请上三位学生。教师介绍实验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实验结果。(三位学生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
4.同样的实验,课文小的三位学生就获得了成功。你们想了解他们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吗?
5.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教育家做了———个怎样的实验。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系(着绳子不假()思索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顺利: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
3.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这个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四、再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这次实验是具体怎样进行。
2.从课文中画出写实验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语句,出声读一读。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这次实验的结果是获得了成功。他们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2.从全文中找相关语句,分析体会。
(1)一位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讨论:她为什么这么说?她当时怎么想的?
(从“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这句话分析。如果我们三个人都争着往外拉铅锤,产生的结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谁也脱离不了危险。如果一个一个地提,让他俩先上,我最后上,我们就能顺利地脱离危险。)
(2)“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团结协作,紧密配合。)
(3)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思考讨论:从这个“先”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险时刻,心中想着别人。)
3.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分组讨论。讨论的结果不要强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险时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险时刻相互关心,团结一致;比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这位教育家为什么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这个实验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这个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另一方面:为学生心里有他人的优秀品德而激动。)
三、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里多想着别人。)
四、总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笑对人生百态
- “包公”审案
- 作家的烦恼
- 城墙口的树林
- 闪闪的夜明珠——水景公园
- 儿时的回忆
- 走过秋季
- 城市美容师
- 龙宫洞
- 冷?
- 感恩黑暗
- 我的读书故事
- 父母的爱
- 小金鱼
- 夏
- 网络环境下服装市场营销的策略调整探讨
- 浅谈经济金融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
- 分析法在证明问题中的应用
- 服装专业“厂中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实践探讨
- 高职院校经济金融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 关于现代酒店营销模式的若干思考
- 中国制造升级发展背景下的新机遇
- 我国贷款公司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 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
- 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认证概述
- 学好会计的三个关键因素
- 基于移动SNS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 我省城中村村民市民化中的思想教育研究
- 物理科技改变人类生活
- 现行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体系存在问题探讨
- 《望天门山》说课设计
- 西师大版《饮湖上初晴后雨》
- 《望天门山》教学实录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望天门山》教学札记
- 《望天门山》教学札记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望天门山》说课设计
- 《望天门山》课文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 《望天门山》教学实录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材理解
- 《望天门山》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