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阅读理解--我的父亲丰子恺
阅读理解--我的父亲丰子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日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圈”,是唐朝名画京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向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1.用“~~”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选出正确的答案。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
【答】( )
3.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全部划对给满分。三个要点“不能……”“必须……”“应该……”)
2、D。
3、父亲说到做到。
4、第二件事:父亲讲杜处士画斗牛的故事,教育我们画画要仔细观察和向人请教。第三件事:父亲到河边实地考察后画“背纤图”。
5、这里强调了请教对象的广泛性。无论做什么工作,也不论地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可作为请教的对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文明礼仪
- 我心中的太阳
- 生命
- 老鼠
- 西红柿的自述
- 我的一家
- 动人的一幕
- 小乌龟
- 爸爸
- 在有风沙的日子里
- 我现在读书很烦
- 六十年
- 童年
- 秋
- 读书
- 浅析社会交换视角下互联网企业的整合路径
-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汉中地区住房结构经济性分析
- 安阳市市区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基于国家政策和市场趋势下的乡村旅游规划方向
- 当前大学生恋爱问题之对策探讨
- 《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比较谈
- 从善良人的大宪章到犯罪人的大宪章
- 如何打造西充旅游文化
- 论器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
- 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
- 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外部性研究
- 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 微课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模式
- 《争吵》板书设计
- 《争吵》教学设计
- 《争吵》教学设计
- 《争吵》教材理解
- 《争吵》教学札记
- 《争吵》词句教学
- 《争吵》教材理解
- 《争吵》教学设计
- 《争吵》教学设计
- 《争吵》教学设计
- 《争吵》问题探讨
- 《争吵》教学札记
- 《争吵》问题探讨
- 《检阅》教学设计
- 《争吵》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