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2
1.
对本文段层次划分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⑨⑩⑾⑿⒀/⒁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
2.第⑤、⑥、⑦句运用了怎样的逻辑说明顺序?()
A.从现象到本质
B.从本质到现象
C.从主要到次要外从次要到主要
3.文段中画横线的
(6)(7)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与其运用相同修辞方法的还有文段中的第______句。
4.选出对本文段运用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理解有错的一项。()
A.讲水的构成与常态用了平实说明的方式,讲水的形态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时用了生动说明的方式
B.以平实说明的方式把水的组成元素及元素结合这一科学问题揭示得很清楚
C.运用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既使说明语言形象、活泼,又使读者轻松愉快地获得科学知识
D.作者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生动地说明了水的形态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征,这样就增加了文章说明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答案:
(五)
1.
D
2.
A
3.
设问、拟人
⑨⑩
4.
C
(六)
最后谈谈教师的语文实践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而且一直在模仿,不仅模仿书上念的,也模仿四周围一切人说的和写的。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说的话。写的文字跟他对学生讲的道理不尽相符,那么,学生会丢掉以前听到的道理而模仿当前的榜样,至少是会感到无所适从。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教不如身教。如果教师告诉学生应该说普适话,但是自己用方言讲课,学生就知造“说普通话”云云只是说说罢了。推而至于写字、用字眼、造字,
无一不是如此。不但语文科的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各科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说到这里,我要代语文教师呼吁一下,请求各科的同事和他合作,都来关心学生的语文,对学生的语文负责。
消极方面,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如果语文老师说某个字不能这样写,学生说数学老师就是这样写,语文老师怎么办?
积极方面,各科教师都应该要求学生在回答提问和书面作业的时候正确地使用语文。不能因为不是语文课就可以在语文上马马虎虎,正如语文课虽然不讲各科知识·可是不能让学生在作文里任意颠倒史、地、理、化方面的事实。分科教学是为了工作的便利,学生所受的教育是整个的,是不能割裂的。不但各科教师,学校行政也应该关心学生的语文,对学生的语文负责,每___布告,每___一个通知,每___一个报告,都应该检查一下语文质量,包括错别字在内。
A总之,在这样的环境里,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否则学生就认为语文也只是一门;功课而已,只要作文本上不出问题,别的地方都是可以随随便便的。
9.用简短的文字(不超过20个字)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
答:_
10.本文段从语文教师、__、__的示范作用等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11.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末句A)运用的两种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
12.加曲线的词语“无一不是如此”如果换成“都是如此”,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答:“无一不是如此”比“都是如此”语气更_____。
13.依次指出文段中加点词语“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的含义,选择正确的一项。()
A.坏的做法好的做法
B.错误的做法正确的做法
C.偷做的态度勤快的态度
D.起码的要求较高的要求
14.文段中空格处依次应填上哪些动词?选择确切的一项。()
A.作出发 B.出作发 C.发作 D.出发作
15.根据文意指出“蓬生麻中,木扶自直”的比喻义。
答:_
答案:
(六)
9.要发挥教师的语文实践对学生的示范作用。
10.各科教师、学校行政。
11.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或答对比论证法喻证法
12.肯定
13.D
14.D
15.
在正确使用祖国语文的风气中,学生自然也跟着正确使用祖国语文。(答对意思给2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爱玩的我
- 记一堂有趣的自然课
- 人鼠较量
- 妈妈的“唠叨”
- 成长的故事
- 雨
- 科学处理垃圾从我做起
- 我迷上了三国
- 伞花
- 洗脚
- 可怜天下奶奶心
- 母亲,我想对您说
- 变化
- 第一次和男生牵手
- 古诗“变味”了
- 论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和改进策略
- 谈教师廉洁从教
- 如何指导孩子们记单词
- 高职院校焊接实训质量的提高策略
- 浅析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客文化特征
- 以人为本 转换观念 健康和谐
- 高职金工实习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 浅谈中考英语的复习方法
- 如何向四十五分钟要成效
- 传统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浅谈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 浅谈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和对策
- 刑事错案的学理分析
- 中职学生发展性考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 论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
- 凸现形象 自主探索──《鲸》片断赏析
-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 《鲸》教学设计4
- 《鲸》教学设计5
- 《鲸》写作方法
-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6
-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创设情境,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鲸》教学案例
- 《鲸》重难点精析
- 《松鼠》学习目标
- 《鲸》研究性阅读教学例析
- 《鲸》教学设计6
- 《松鼠》词句解析
- 《松鼠》课文题解
- 五年级上册《鲸》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