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31
《自己去吧》教学札记
儿童喜欢游戏是天然的本能,尤其低年级儿童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以需要和兴趣为首要条件的。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课本剧表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角色,收获成功的喜悦。
如上《自己去吧》一课时,当学生读通课文后我便让两个学生来表演课本剧。当乐曲响起,戴上头饰的“小鸭”和“妈妈”马上进入了角色:小鸭用商量的口吻问:“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鼓励小鸭自己去游时,小鸭变得垂头丧气了,“怎么办?”小鸭子自言自语的来到了小河边,,他伸下一只脚试探了一下,马上又缩了回来。看着他犹豫不决的样子,我引导小朋友一起鼓励小鸭子:“你一定能行!下去吧!”小鸭听了小心翼翼地下水了……小鸭终于学会游泳了。他跳着把喜讯告诉了妈妈:“妈妈,我学会游泳了!”妈妈摸着小鸭子的头不住的点头称赞……看了课本剧后,我让学生围绕“你喜欢小鸭吗?为什么?”展开自由辩论,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第二组“小鸭”和“妈妈”上场了:当小鸭遭到妈妈的拒绝时,这只可爱的鸭子头一抬,眼珠子一转,“自己就自己去呗!”小鸭“扑通”一声下水了,“河里的感觉还真不错哦!”……当我让小朋友把掌声送给他时,小朋友自然的从几组表演中懂得了从小要树立自主的思想。
接着我又请了几组小朋友上台表演,良好的鼓舞,友善的提示,民主的评说,喜悦的参与,时刻催生着热情,萌发着灵性的火花。还记得一名小朋友表演前,她建议让鸭妈妈下台,自己一个人表演。当我问他为什么时,他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自己去游就可以了。”……我表扬了他后因式利导的问他:“平时,你在家也经常自己一个人做事吗?最近你学会了什么,是自己学会的吗?”……听着她滔滔不绝的演讲,看着他一个人唱着独角戏,我的心里充满了欣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实践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地位,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而课本剧则通过富有想象力和生动有趣的表演表演,使学生进入意境,想他所想,去体验角色的感觉,通过参与者扮演活动的过程,学生从所承担的角色角度和立场去理解和表达,真是妙不可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学与玩的论点
- 我亲爱的同学
- 我心目中的英雄
- 童年
- 我的祖国,太棒了!——国庆60年
- 好老师
- 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国庆60年
- 无题
- 大望学校
- 我最喜欢的礼物
- 挣脱
- 行走在被淋湿的路上
- 祖国妈妈,我为你骄傲
- 学农记事
- 那些青春飞扬的日子
- 被忽视的农村养老
- 论晚会类节目的著作权定性与保护
- 神华降薪背后的产业困境
- MERS来了,但不用恐慌
- 失亲者的期待
- 股市泡沫到拐点了吗
- 央行“扭曲操作”登场
- 移民带来消费
- 盘活农宅变乡居
- 湘江源头遭遇采石危机
- 《财经网》博客
- 治理地方官员影响居民福利
- 低碳知识的时空扩散与演变特征研究
- 谁在重建日本
- 债务再到期如何偿还
- 《木兰诗》教材理解
- 《邓稼先》教学设计
- 《木兰诗》教材理解
- 《木兰诗》教材理解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木兰诗》教材理解
- 《木兰诗》说课设计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木兰诗》教材理解
-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木兰诗》问题探讨
- 《木兰诗》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