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4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札记
课程改革的春风给原本机械、沉闷的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在短短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定教”。下面举个给我印象较深的例子:
在《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集体交流了小燕子三次去菜园观察发现冬瓜和茄子的三个不同之处,教案中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突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冬瓜和茄子还有不同的地方。”一时,下面就有另外几位小朋友“响应”。说实话,我在备课时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十分惊喜学生的发现。于是,我鼓励小朋友们大胆地说,他们兴致勃勃地说出了许许多多课文中没有介绍到的知识,如:“冬瓜的花是淡黄色的,茄子的花是紫色的;冬瓜的叶子像手掌、大大的,茄子的叶子椭圆形、小小的;冬瓜有细细弯弯的藤,而茄子没有;冬瓜的皮硬硬的,茄子的皮软一些,而且很光滑……”我听了兴奋地说:“你们说的这些不同之处小燕子还没来得及发现呢,如果燕子妈妈再让小燕子去观察、实践,它也一定能发现的。”我就让学生小组讨论,可以仿照文中的对话续编童话故事,喜欢表演的小朋友可以分角色演一演。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小组巧妙地帮扶。后来汇报时,学生说得津津有味,表演得活灵活现。虽然后面的教学任务无法按预定课时完成,但这种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了目标预定的要求,活跃了学生思维,锻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创造想象力,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反思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我大多是按照备课时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往往被动地在老师预定的范围内活动,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如今,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更应该根据学生的现实表现来及时调整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定教”,从而发展性地完成教学。课堂上,教师不应拘泥于备课时设计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需要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师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不同体验、不同思考决不能漠然视之,要用相应的对策,创设良好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庆祝祖国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
- 我的爸爸
- 母爱
- 在坚忍中等待春天
- 我们一起走过
- 祖国发展我们喝彩
- 黎明时,太阳却下山了
- 分享“跆拳道”带来的快乐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 阳光,在心中
- 扬起和谐的风帆
- 鼓励
- 小本地龟
- 有志者事竟成
- 雪雾迷蒙
- 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
- 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新会计准则对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
- 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山西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 绩效考核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 “中四角”地区中小企业资本运营效率研究
- “和尚分粥”管理浅析
- 浅析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加剧的原因与对策
-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探析
- 通胀压力下我国有必要践行物价变动会计
- 论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措施
- 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成因、风险及对策探讨
- 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研究
- 浅析国际避税的形式、危害及应对措施
- 浅议如何加强公路工程预算管理
- 《花钟》教学设计
- 《花钟》教学实录
- 《花钟》教学实录
- 《花钟》教学设计
- 《花钟》教学设计
- 《花钟》教学札记
- 《花钟》教学实录
- 《花钟》片断赏析
- 《花钟》教学札记
- 《花钟》教学设计
- 《听听,秋的声音》课文
- 《花钟》教学实录
- 《花钟》课文
- 《花钟》教学实录
- 《花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