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4
《吃水不忘挖井人》作者简介
据瑞金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此事经媒体报道后,不少热心人士主动提供线索。经查寻,课文插图作者最先被找到,而《吃水不忘挖井人》文章作者的寻找过程却一波三折。近日,经人民教育出版社证明,此文的创作真相终于被揭开——《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由当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们集体创作的。
8月下旬,从北京传来消息,《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插图的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蒋德舜。此事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及蒋德舜处得到证实。
在谈及课文作者时,82岁高龄的蒋德舜表示,当初文图工作是分开进行的,他并不清楚作者是谁。
今年8月26日下午3时许,瑞金市党史办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作者是张荣杰,原文题为《保卫红井》,刊发在1958年的《解放军报》上。
然而,在1958年的《解放军报》上却没有找到张荣杰写的有关红井的稿子,只在1960年4月24日的《解放军报》第2版上找到了张荣杰采写的另一篇报道:《越老越红——记江西瑞金县老赤卫队员杨世梁》,该文长达3000余字。但此稿与《吃水不忘挖井人》相比,差距较大。
寻找《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作者一时又断了线索。
9月17日,瑞金市委宣传部组织寻访小组进京,赴国家图书馆、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采访。9月26日,记者从寻访小组成员梁素芳处得知,人民教育出版社早期的小学语文教材编辑称,《吃水不忘挖井人》是集体创作的。
梁素芳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查找到《吃水不忘挖井人》最早见于195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套小学语文教材,编入教材第二册第36课,题目为《吃水不忘开井人》。课文采取繁体字竖排,全文除标点外共77个字,比现在的课文还精短。该册课文全部未署作者名,只在课本背面署上了丁酉成、朱文叔等编者名。绘图者有孙全洁、蒋德舜等。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帮助下,寻访小组找到了参与新中国第一套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大纲制订及课文编采工作的刘永让和文以战。
刘永让今年80岁,于1953年进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据她回忆,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一成立,就设了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编辑室。时任社长的叶圣陶亲自领导小学语文教材编辑工作。为了让课文朗朗上口,叶圣陶要求编辑们一遍一遍地读,一句一句地斟酌,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一篇课文从初稿到定稿,需要修改十多遍。因此,每篇课文,都是大家共同的智慧结晶。
文以战今年85岁,于1954年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他说,当时的课文,除了翻译苏联的文章外,都是集体创作的结果。编辑课文时,大家围坐在一起,由叶圣陶提出意见,大家共同商讨,共同完成。他记得当时这篇课文的标题是《吃水不忘开井人》,上世纪60年代改为《吃水不忘挖井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叹息
- 厨房里的好帮手
- 那抹绿
- 蓝天之下的约定
- 借物喻人
- 我的小辣椒
- 我喜欢的动物
- 秋天的收获
- 父母的吵架
- 变魔术
- 用心唤回失去的母爱
- “小布丁”之死
- 小笼包
- 爸爸的画
- 观《国庆大阅兵》有感
- 中航光电:与电子四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港交所股价及引伸波幅同时上升
- 适度的与泡沫共舞
- 什么是“最佳”CEO的节奏
- 并购重组败象屡现
- 二季度关注两大风险
- 食品饮料:白酒复苏趋势确立
- 高度关注锂电池板块的机会
- 创业板百元股:高价背后的业绩之忧
- 监事会制度应推倒重来?
- 注册制倒逼治理升级
- 海特高新:第一批模拟机已投入运营
- 创业板百元股拷问
- 分工不明企业难兴
- 泸州老窖:业绩已触底 复苏很强劲
- 《回声》课文
- 《活化石》片断赏析
- 《活化石》课文
-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 《农业的变化真大》课文
- 《太空生活趣事多》相关知识
- 《活化石》教学设计
-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札记
- 《太空生活趣事多》课文
-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 《活化石》教学设计
-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 《农业的变化真大》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