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棉花姑娘》教学札记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通过学文,让学生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本领。教学过程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识字教学。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不多,我采取了集中识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课题导入时,就出示“姑娘”两个生字,先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分开与合在一起不同读法,再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通过举例明白姑娘是对女孩子的称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轻声“花、娘”是本课朗读中的一个难点,一开始学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两个是要念轻声的,虽然有些学生可能念不好,但有了这么一个第一印象后,就方便了对轻声的指导朗读。后来,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了其他生字词。其中,我抓住了“蚜”和“啄”两个字,引导学生明白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另外,我还利用“班”来识记“斑”,组织学生有重点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
2、说话训练。我设计了三处,第一次是是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用上“棉花姑娘(),()、()和()来了,但是(),最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次是在学生再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棉花姑娘请了谁、谁和谁帮自己捉害虫。第三次是在细读二到四小节之后,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说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能帮助棉花姑娘,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本领。
3、《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体会,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在教学课文中重点语句:“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通过请学生看图,体验蚜虫的可恶。通过谈感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读中去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比如,在指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请求语气时,我让学生就把自己当作棉花姑娘,让他切身感受到棉花姑娘急切求助和痛苦的心情,从而能够更到位地读出棉花姑娘请求的预期。然后通过提示语进行引读,扩大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而在指导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的话时,分两个层次,先读懂话中的意思,再想想用什么感情读。另外,由于本课的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加上一年级孩子又非常爱表现,所以在指导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时,我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景,在口语交际中有效地指导朗读,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但由于课堂容量太大,时间不够,最后的写字环节没能得以很好地落实,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同时每个环节分配的时间过少,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过于仓促,目标落实不够到位。好的课堂应该要有所舍弃,有所侧重。想面面俱到最后只会落得个“面面不到”。
另外,我认为自己还有待改进的就是对学生的激励语言比较贫乏而苍白,如果更加生动,更加有针对性一点,相信课堂互动会更好。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我细细研究、探讨。我要从上好平时的每一堂课开始,积累点点滴滴,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身边的变化
- 感谢祖国
- 缤纷夏日
- 无言的结局
- 拔河比赛
- 我真了不起
- 仙人掌
- 小学写人我敬佩的人
- 柚子
- 苦瓜
- 春雨
- 这种心跳不好玩
- 难忘的99个小时
- 小学诗歌--洒脱
- 今天是个星期天
- 浅析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三垂岗史事小考
- 中越边境村寨“三通”建设情况及其作用分析
- 仙公山石刻赏析
- 探讨中原文化对渤海国的深刻影响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探析
- 乾隆年间扬州市河、护城河及东关运河的治理
- 梧州朗吟亭传说探析
- 维吾尔族的伊斯兰信仰与民族认同
- 现代社会的发展前景
- 溯音乐史享小学音乐课
- 民国时期工人犯罪考
- 《十八届三中全会背景下的县域经济发展》
- 黑龙江省萝北县黑山岛遗址调查简报
- 外国专家对苏州拆城态度档案纪实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札记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他发明了什么》教材理解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札记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札记
- 《他发明了什么》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文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他发明了什么》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 《他发明了什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