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7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札记
当学生刚接触到新课文的时候,总是非常感兴趣。怎样有效利用第一课时学生的新鲜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我努力的方向。
本课的开始我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这对那些没看见过蝌蚪的同学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过的同学就会边看图边说出很多关于蝌蚪的知识。这其中当然包括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资源,也促使学生多读课外书。
在学生说了很多关于蝌蚪的信息后,抓住蝌蚪的外形,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我鼓励孩子们进行朗读比赛,看谁把小蝌蚪读得可爱,让大家喜欢。受到了老师的鼓励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这样先说后读,把学生的口头语言自然地过渡到书面语言,积累了表达能力和语感,也加深了对课文文字的理解。
老师的言语在课堂上也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在朗读了第一段课文后,我用富有童话韵味的语言引导,“小蝌蚪们在水里快活地游玩着,有一天他们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了。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去找好吗?”
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开始了“寻找蝌蚪妈妈”的历程——朗读。
读着读着,他们就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小蝌蚪们原来是在快活地游来游去,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找妈妈了呢?”“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可为什么小蝌蚪看见乌龟就去叫妈妈,乌龟的嘴巴并不宽啊!”……
孩子们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他们已经沉浸在课文里,思维活跃,作为一个探究者的角色在积极的学习了。这也让我非常佩服孩子们的眼力,这是一群多么爱动脑筋而可爱的孩子啊。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并没有马上给他们答案,而是顺水推“舟”,让学生继续读课文,然后在小组讨论,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的再一起来全班讨论。结果学生都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比如“小蝌蚪是在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时,想到也要找自己的妈妈;而当小蝌蚪看见乌龟,是因为他们太想找到自己的妈妈了。从哪里看出来呢?“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
相信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因谁而感动
- 没想到你忘了
- 记忆的伤痕
- 感受母爱的瞬间
- 友情
- 冷暖自知
- 游五泉山动物园
- 一场篮球比赛
- 等待的滋味
- 爱,让我自信
- 友情给我力量
- 添鼻子
- 沁园春,元旦
- 等待日出
- 狗的自述
- 陈俊梅:创业从“足下”起步
- 卖法一变 葫芦翻番赚
- 创业该选择新行业还是传统行业
- 大嘴鱼风情鱼疗馆本小利大 开业就大赚
- K线的秘密:多空的语言
- 创业老兵血泪史:一年赔30万
- 站在经营高度决策 生意稳步壮大
- 东华能源:张家港项目3月投产
- 切实改进机关文风的途径和方法
- 富春环保:向上“跳空”并放量突破
- 做好高校文书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
- 风险警示:江泉实业、佳隆股份、联创节能
- 关注蓝筹放榜 静候技术反弹
- 跟踪盘口:识别同一主力操盘细节
- 打造新常态下华坪发展升级版
- 《小蝌蚪找妈妈》相关知识
-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札记
- 《小蝌蚪找妈妈》片断赏析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札记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
- 《小蝌蚪找妈妈》练习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