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3
《咕咚》教学札记
《咕咚》是第二册一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那么,如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指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用木瓜在高空仍进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
幅图,把3
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2、3
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我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四、角色演评,渗透德育
童话故事的教学运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习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仰面,生活更美好
- 假如我是一滴水
- 保护地球
- 下一个路口
- 草莓
- 暑假游台湾
- 妇女节中的一件事
- 最壮观的场面!
- 快乐的运动会
- 点点滴滴都有爱
- 我和祖国共成长
- 人活着
- 雪
- 祖国在我心中
- 燕情
-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探讨
-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探究
- 新形势下地质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 加强施工企业项目党建工作的思考
- 如何做好经济新常态下油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妇幼卫生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 关于现代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
- 浅谈信息沟通在企业培训管理中的作用
- 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探索
- 浅谈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 煤炭企业应收款项的管理
- 探索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研究
- 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医院党建工作的探讨
- 内部成本对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称赞》教学札记
- 《称赞》教学设计
- 《称赞》教学设计
- 《称赞》其它杂项
- 《称赞》其它杂项
- 《称赞》教学札记
- 《称赞》教学设计
- 《蓝色的树叶》教材理解
- 《称赞》教学札记
- 《称赞》说课设计
- 《蓝色的树叶》教学札记
- 《称赞》教学设计
- 《称赞》教学设计
- 《蓝色的树叶》教学札记
- 《称赞》教学札记